第385章 識人之術(第3/3頁)

但其本人在軍略上並沒有過人的才能,朱慈烺讀史信史,因此對侯恂並沒有太重視,幾次交談之後方才發現,自己差點被史書所誤。

細想也不奇怪,侯恂崇禎九年入獄,一直到崇禎十五年下半年方才出獄,被朝廷任命為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禦史,代丁啟睿督師中原軍務,然朱仙鎮之敗後,官軍元氣大傷,已經不可能在中原有什麽作為,加上糧草嚴重不足,侯恂最後沒有能解圍開封,完全在情理之中。而侯恂在獄中的六年,正是流賊從弱小到強大的關鍵時期,如果侯恂不是在獄中,而是在某一處的督撫任上,說不定會為朝廷多發掘一些人才呢。

於是朱慈烺開始稱呼侯恂為“若谷先生”,想著以侯恂之才,擔任一方督撫是沒有問題的。只等開封之戰結束,就可以為他安排。

因為侯恂出獄的消息並沒有詔告天下,侯恂又隱在一群幕僚之中,眾人的精力都集中在太子身上,因此沒有人發現侯恂,若非太子忽然點出,怕就是進了城,眾人也不會發現。

“侯大人!”

見到侯恂,左良玉臉色漲紅,一下就激動了,他抱拳單膝向侯恂跪下。

朱慈烺仔細觀察他,心知他不是在作偽,由此可知,左良玉雖然桀驁跋扈,但對提拔自己的侯恂,還是有相當真情的。

“不敢,老夫現在是戴罪之身,受不得昆山將軍的大禮!”侯恂急忙閃躲。

六年的詔獄生活,在侯恂身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記,人更瘦,也更加衰老,不過精神尚好,特別是和太子幾次詳談,太子尊稱他為“先生”之後,他好像是看到了希望,整個人越發矍鑠。今日見到自己的老部下,也是自己最大政治資本的左良玉,深諳官場之道的侯恂絲毫不敢托大,做出一名罪臣應有的表態。

朱慈烺贊道:“昆山將軍不忘提攜之恩,果然是秉性忠義。若谷先生不必客氣,昆山將軍也不必大禮。若谷先生雖然戴罪,但只要解了開封之圍,本宮必上書朝廷,起用若谷先生為督撫。”

“謝殿下。良玉就是粉身碎骨,也必剿滅開封的流賊!”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面對自己的恩公,面對太子,左良玉慷慨激昂,發誓一般的說。

丁啟睿楊文嶽齊聲贊許。

朱慈烺也是微笑——起用侯恂的第一個用意,基本已經達到了。有代天出征的名義,有侯恂在軍中,又有九千精武營的震懾,歷史上,左良玉畏戰怯戰,悄悄帶兵撤退的事情,百分百不會再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