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殺人滅口

此策只所以為中策,乃是因為開封北門一定是流賊重點防禦區塊,要想打通,官軍非付出屍山血海的代價不可,即使成功了,解除了開封之圍,但卻無法殲滅城外的流賊,流賊隨時都可以再來,是治標不治本。

松錦之戰時,據說洪承疇曾經想過類似的辦法,那就是保持糧道的通暢,不與建虜正面決戰,想方設法幫錦州打通往海邊的通道,使糧船能運糧和柴薪到錦州城去。

圍困錦州初始,建虜就於錦州至海之間,掘三道大壕,各深八尺、寬丈余。並派兵駐守,明軍想要填平壕溝,打通海路,非一日之功,絕對會是一個長久緩慢的過程。

但終究是一個辦法,比起直接解圍錦州,錦州通海有四兩撥千斤的功效,唯獨就是見效太緩。朝廷等不及,崇禎更等不及,最終造成了松錦之敗,當然了,洪承疇臨陣指揮也是有失誤的,在初期取得幾場小勝、皇太極尚沒有趕到松錦前線指揮時,他沒有采納馬紹愉“乘銳出奇擊之”、張鬥“防其抄襲我後”的用兵建議,以至於被建虜抄了後路。他還說:“我十二年老督師,若書生,何知耶!”(《崇禎實錄》卷—四),意思是,我已經做了12年的督師,你們這些書生,懂得什麽?

錦州不能用,現在開封還是不能用,倒不是因為勞師費餉,進展緩慢,而是因為不能再給李自成機會了,從崇禎十一年到現在,短短不過四年,李自成就從十八騎聚效成了五十萬大軍,兩次圍攻開封失敗並沒有對李自成造成什麽影響,如果這一次還是令他從容退去,下一次再圍開封時,不知道他又會是多少兵馬?

朱慈烺“帶天出征”一次不易,縱然不能殲滅李自成,也要給他沉重打擊,令他短時間之內不能再給朝廷制造麻煩,而中策沒有這個效果,所以也被棄了。

算來算去,朱慈烺最終要采取的乃是三策中的下策。

那就是進軍朱仙鎮,和流賊硬剛。

比起前兩策,這一策見效快,不論勝敗,三月之內就可以見分曉,而三個月是朱慈烺估計的父皇崇禎帝最大的耐心度,三個月之內,崇禎帝不會幹涉他,但若是超過時限,催促的聖旨怕就會雪片一樣的飛來了。

第二,雖然是硬剛,但官軍仍然占據優勢,只要文臣不掣肘多事,武將同心協力,奮勇殺敵,又有穿越者的優勢,得一個朱仙鎮大捷,並非不可能。

朱仙鎮是開封南邊門戶,誰占據了朱仙鎮,誰就能在這場戰役中取得優勢,歷史上,左良玉前鋒和李自成前鋒騎兵幾乎是同時到達朱仙鎮的,但左良玉兵少,一番交戰,不得不退出朱仙鎮。其後朝廷大軍在朱仙鎮南邊的水坡集紮營,一步步落入了李自成的算計。

這一世,情勢會有完全不一樣的改變。

……

……

已是五月末六月初,正是一年中暑熱的開始,位在臨清城外二十裏這一大片的軍營裏,三千將士正在操練陣法。隨著軍官的口號,前進後退,手裏的長槍刺向前方,虎虎有破空之聲。又隱隱地聽見有幾個尖刺的聲音,那是從京師派來的“隊列指導官”正在嚴厲訓斥出了錯的軍士。

參將董琦一早起身,在帳前練了好幾趟拳法,這才洗漱更衣,披掛整齊了,挎上長刀,到操練上巡視各營操練的情況。

作為京營的老兵,最早曾經是英國公張唯賢的家丁,因功遷升,成了京營的參將,董琦一直都不忘武將的職責,在軍中兢兢業業,勤加操練,奈何京營整體糜爛,作為一名小小參將,無論他怎麽努力,都無法改變京營不堪的事實,雖屢次向朱純臣進言,但都被對方冷冷對待。漸漸地,董琦也有點麻木失望了,直到他接到太子召見的鈞令。

從那天起,他人生就發生了改變。

三個多月前,他奉太子鈞令,到臨清來募兵,時間一晃而過,不知不覺,三千新兵已經是有了一絲精兵的氣象,於是董琦更加勤謹,每天日出後不久便離開中軍帳,至晚方歸——朝廷形勢危急,內外兩困,他一點都不敢怠慢,只盼這支部隊早日變成精兵,為太子殿下分憂解難。

一如往常,董琦剛出了中軍帳,在十幾個親兵的簇擁下,向操練上走去,忽然就看見一名黑衣年輕人急匆匆地從前方奔來,離著很遠就呼喊:“參戎!陳虎他們被賊人圍住了,請速速救援!”

董琦臉色驟然一變:“在哪?”

問話間,黑衣年輕人已經奔到他面前,噗通跪倒,風塵仆仆,滿頭大汗的道:“就在營前十裏!”

“都上馬,隨我出擊!”

董琦大吼一聲。

……

距離京營臨清分營還有十裏的土路上,十幾名騎士圍住了路中的一輛馬車,為首那名長著八字胡須的騎士惡狠狠道:“我不管你們是什麽人,都給我滾開,我只要車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