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秘奏崇禎(第3/3頁)

經過五日的行軍,大軍到達滄州。

滄州距離京師四百裏,沿途皆是平原,有寬闊的官道通聯,只不過官道年久失修,到處都坑坑窪窪,騎兵步兵通行還算暢快,但拉著貨物的馬車,卻常常需要人力推行。京師三大營的兩萬余將士加上數萬匹的騾馬和四百多輛馬車,馱著糧草火藥和八十萬兩銀子的軍餉,一天八十裏已經是極限。因此到達滄州後,朱慈烺決定在這裏修整一天。

相比於從河北直接到河南,京營經由滄州的進軍路線明顯就是繞了一個彎子,在救兵如救火的情況下,有拖延時間、貽誤戰機的嫌疑,所以朝臣們不是沒有意見的,很多朝臣認為,太子應該直接從河北進軍,在黃河北岸紮下營帳,等到左良玉楊文嶽的大兵殺到開封城下,再渡河前後夾擊,一舉擊潰闖賊,剛剛進入內閣成為輔臣的原禮部侍郎蔣德璟就是這麽認為的。

當然了,蔣德璟其實是好意,太子在黃河北岸紮營,不管開封戰局如何,都不會有危險,左良玉他們在開封沖殺勝了是太子籌劃之功,若是不幸敗了,太子也不會有損傷,領兵退卻即可。總之就是保太子無虞。

朱慈烺可不會同意這樣的計劃,他既然帶兵出京,就是要有所作為,

在離開京師的當日,朱慈烺以太子撫軍的身份向崇禎帝上了一份秘密奏疏。

奏疏中,太子首先沉痛的總結了松錦之戰失敗的原因,如果照洪承疇屯兵緩進,而不是監軍張若麟極力主張速戰解圍的策略,在松山步步為營,以為後進的話,松錦不會敗的這麽慘。建虜對錦州采取圍而不攻的策略,以錦州城內的糧草,再堅持三個月不成問題。三個月的時間,以洪承疇的精明,未必不能找到戰機,即便沒有戰機,但朝廷保有九邊精銳也是沒有問題的。

退一步講,大明對松錦前線的糧草是苦苦支撐,建虜又何嘗不是?戰爭有時候比的不是策略,而是耐心。兵法雲,以為不可勝,待敵之可勝,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