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關鍵人物

兩月之前,朱慈烺就請兵部侍郎吳甡用兵部的名義向河南巡撫衙門去函,提醒河南巡撫高名衡要在五月初一之前將開封周邊的麥子收割完成,以免被流賊搶做軍糧,不過從各方面的反饋來看,此項行動進行的很不順利,甚至是毫無進展,因為開封官紳和農民都極力抗拒這項命令的實施。

麥子還差二十多天就熟了,這段時間是飽籽的關鍵時期,此時收割,收成會減少四成。

農民和地主們當然不願意,即使高名衡費勁口舌,軟硬兼施,也不能讓他們改變。

每個人心中都抱有幻想,萬一流賊不來呢,或者六月以後再來呢,那我們的糧食不就保住了嗎?現在收割麥子的損失是肯定的,但流賊攻打開封,城外麥子一粒也收不到的可能卻是虛幻的,兩者相比較,人們更重視眼前的損失,而不計算惡果一旦出現的顆粒無收。

朱慈烺在心中暗嘆,開封城外的麥子,估計大部分都會變成流賊的軍糧了。

明知道某件事情會發生,但卻無法阻止的無力感常常令他扼腕嘆息,但又不得不承受,畢竟只有他一人是穿越者,知道歷史的發展,不能奢求所有人都能像他一樣看穿歷史的迷霧。

麥子收割不順,不過對河南巡撫高名衡,朱慈烺還是有所期待的。歷史上,高名衡和河南總兵陳永福兩次成功守衛開封,團結城內百姓士紳,所有人都擰成一股繩,在糧食斷絕情況下,都依然能堅守不降。作為領導者的高名衡顯示出強大的統籌運算、調和鼎鼐的能力。

希望這一世依然如此。

朱慈烺現在所思慮的並不是高名衡,而是一個從未見過面,但卻足以影響開封之戰的關鍵人物。

如果能爭取到這個人物,開封之戰的勝算就會大大增加。

儀式進行中,朱慈烺微微向南,目光透過大殿的花窗,望向了更遠的南方,暗想,但願張名振他們一切順利。

河南。

陳州。

翠綠的原野中,矗立著一大片層層疊疊的營帳,在中軍位置,一面“袁”字大旗迎風飄揚。

這在如今在中原流竄的三股農民軍之一的袁時中的營寨。

袁時中,河南滑縣人,崇禎十三年,山東、河南等地大旱,飛蝗蔽日,袁時中聚眾數萬起事,攻陷開州。次年進入開封、商丘地區,活躍於豫東南、皖北,人稱小袁營。

小袁營雖然起事最晚,但發展卻極快,僅僅兩年就滾成了將近三萬人,令李自成和張獻忠這樣的“老前輩”都刮目相看。除了發展快,小袁營還做過一項十幾路農民軍都沒有做過的壯舉,那就是在崇禎十六年正月,當建虜突破長城一線,劫掠到海州時,袁時中恰好在附近活動,見建虜攻城,袁時中立即出兵攻打建虜,絲毫不畏懼“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傳言。

據海州當地官員給朝廷的奏報記載:小袁營先用炮(即拋石機)打,後用箭射,又用刀砍,一番退了,一番又上,殺得建虜避進城內。又將建虜賬房燒了,駱駝傷了,並挖掘壕溝,大呼難民俱來壕裏。被建虜擄掠的百姓見到了救星,紛紛奔到壕中,逃得了性命……其兵戴半青半紅帽,口說‘你們百姓被擄來,家裏父母想望,各賞錢五十文,快回去’。百姓問賞錢之兵是哪裏的?俱說是小袁營。

前世讀史時,朱慈烺對小袁營的這一壯舉頗為驚奇,當時心中就想,袁時中心中仍有忠義,和其他流賊不同。

崇禎十四年五月,朝廷命鳳陽巡撫朱太典、總兵劉良左率騎兵進剿在皖北活動的袁時中。袁時中損兵折將,不得不夜走河南,投靠李自成。李自成極力拉攏,想吞並了他的兵馬,袁時中虛與委蛇,表面同意,但心中卻另有打算。

第三次攻打開封前,李自成將袁時中派駐陳州,以防備官軍從豫南而來的援兵,真實的歷史上,袁時中到了陳州沒幾天,立刻就拔營而走,離開了李自成的管束,就像三國裏,劉備帶兵離開許昌一樣,惶惶如喪家之犬,急急如漏網之魚,一刻也不敢停。

李自成大怒,派李過領騎兵追擊,袁時中被殺得大敗,一直逃到毫州才穩定下來,而李自成急於攻擊開封,無暇再顧及他。等到崇禎十六年四月,李自成占據了中原,想要向襄陽進兵時,才又派兵攻打袁時中,這一次袁時中沒有跑得了,當場被殺。

自從穿越以來,開始謀劃開封之戰,朱慈烺就想到了袁時中。

史載,袁時中當年徘徊於歸、毫間,有歸順朝廷之意,但始終沒有得到機會,最終被李自成所滅。朱慈烺今世要給他這個機會,相信只要曉以利害,誠意足夠,袁時中應該是會降的。

現在的關鍵是,不能讓袁時中從陳州拔營而走,袁時中一走,等於是背叛了李自成,為李自成所恨,再想要在開封之戰中扮演什麽角色就難了。只有留在李自成軍中,聽李自成調派,袁時中才有可能發揮出其不意的作用,也才能影響整個開封之戰的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