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初見太子

大明雖然在遼東兵敗如山倒,從萬歷到如今,最少喪師了幾十萬,但卻還沒有督撫重臣投降建虜的先例。

馬世奇和很多朝臣一樣,依然對洪承疇抱有期待,他們堅信,雖然被建虜所俘,但洪承疇一定會堅守明臣氣節,絕不會投降的。但同時內心裏卻又隱隱意識到,若是洪承疇懷有必死之心,兩個多月的時間,足夠絕食而亡了,既然沒有絕食那就說明洪承疇依然抱有生的希望,既然要生,那必然就是要投降了。兩種矛盾的思緒在腦子裏面相互交織,焦躁難抑,也怪不得今日馬世奇有點坐臥不寧了。

朱慈烺在心中輕嘆,他知道左庶子和朝臣們的憂慮,更知道父皇的憤懣,但卻也沒有辦法幫他們化解。

洪承疇投降是必然,誰也無法阻止,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就隨他去吧。

現在能做的只有兩個字:練兵。

下午,左良玉麾下副將馬進忠進京了。

馬進忠崇禎初年為群盜,別號“混十萬”,論起兵的資歷,他可比李自成老的很,他自立一方的時候,李自成還是高迎祥手下的一名普通將領呢。崇禎十一年,馬進忠在陜州被左良玉擊敗,後降左良玉,官拜副將。從那以後就隨左良玉征戰,屢立戰功。

歷史上,馬進忠雖然沒有什麽大名氣,但卻也稱得上是一個忠臣。

弘光元年,左良玉東下時突然病死,其子左夢庚帶十幾萬明軍投降建虜,只有馬進忠和王允成兩人不從,悄悄率領部下逃走,之後馬進忠在湖北向清軍阿濟格部偽降,清軍南下之後,他把清軍責令他運載的南征大炮丟棄於江中,再度歸明。

隨後馬進忠在各地征戰,雖敗多勝少,但卻沒有在忠烈大義上有所虧欠,永歷十三年,馬進忠病死於貴陽,臨終前自我評價:戎馬一生,對得起自己名字裏的忠字,足矣、足矣。

朱慈烺調馬進忠進京並非是看上了他的勇武,而是想要借助他的經驗。

馬進忠流賊出身,對流賊戰術非常熟悉,雖然李自成在河南整編隊伍,有意向正規化發展,但骨子裏的流賊氣質卻是改不了的。李紀澤江啟臣劉子政三人是現今大明最好的軍事幕僚,參與了大部分對賊作戰的策劃,對流賊有相當的熟悉,但畢竟是隔著一層戰場,遠沒有馬進忠這種流賊出身的將領更為知根知底,所以朱慈烺要調馬進忠進京。

除此還有另外一個意思,左良玉的部下,在歷史上大部分人都是心志不堅定之徒,唯有馬進忠是一個例外,朱慈烺調他到身邊,一來是考察,二來也是想著找機會將馬進忠麾下的三千人馬從左良玉軍中抽出來,在平賊戰役中單獨使用。

“臣馬進忠叩見殿下。”

馬進忠在兵部安排的驛館住下,洗漱一番,換了武將常服,匆匆到城外大校場拜見太子。

還沒到校場,遠遠就聽到校場方向傳來一聲聲整齊有力的喊殺聲。

等到了校場門口,衛兵進裏面通報之時,他站在營門口,向裏面張望了兩眼,心中立刻湧起一種眼前乃是強兵的感覺,等到衛兵得了太子的命令,準他進入,馬進忠帶著兩個親隨進入校場之後,他強兵的感覺就更是強烈了。

所謂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他是帶兵多年的人,一眼就看出在校場上操練的這些兵丁們都帶著“膽氣”。不說一個個身體健壯,動作整齊,只說那精神飽滿的樣子,就是明軍中少有的,或許只有各個總兵身邊的精銳家丁能與之相比。

馬進忠很驚訝,這還是傳說中糜爛不堪的京營兵嗎?又想,京營畢竟是皇帝的親軍,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有這番氣勢也是應該的。真正讓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太子為什麽要召他入京?

最初接到兵部命令時,馬進忠其實很猶豫,作為一名流賊出身的將領,他天生的就對朝廷極度不信任,他第一直覺就是:朝廷該不會是想要殺我吧?隨即又搖頭,如果要殺我,給左良玉下一道密旨就可以了,何必費勁巴力的召我到京師?再者,我棄賊從官以來,作戰勇猛,從沒有二心,朝廷沒有殺我的理由。

即便如此,他也不想去京師。

他是帶兵的人,兵馬就是他的資產,如果他要進京,肯定不能帶著兵馬一起進京,如果在他進京的這段時間裏,他的兵馬被人並吞了怎麽辦?那他不就成了空頭將軍了嗎?

但兵部催的急,他想不出拒絕的理由,而且他的上級平賊將軍左良玉也支持他進京。

作為一線的帶兵大將,左良玉心思通透的很,兵部他並不太放在眼裏,但京營和太子兩個詞卻讓他不得不重視,尤其是最近這段時間裏,他陸陸續續聽到了關於太子的各種傳聞,太子不但撫軍京營,而且對朝政也頗有幹預,兵部的這道命令明著是兵部尚書陳新甲簽發,但背後恐怕是太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