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四輪馬車

白煙彌漫,大地隆隆作響之中,朱慈烺的心思卻飄忽了很遠……青銅火炮的射速和威力令他相當滿意,雖然四磅的鐵蛋有點輕,不能砸城墻,但用來野戰卻太合適不過了,他想著給每一個把總隊都配備一到兩門四磅炮,作為基本的支援火力,在千總一級則建立單獨的炮隊,列裝十到十五門,最後是直屬營部的炮兵總隊,使用更大口徑的六磅或八磅炮,甚至是紅夷大炮。

神機營現在有不少佛郎機炮的存貨,只要培訓出足夠多的合格炮兵,就可以配備到下面的千總隊。

如此一來,從遂發槍、野戰炮到攻城的紅夷大炮,輕重火力搭配,京營就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火器使用系統。不論攻擊或者防守,都有領先於這個時代的強大火力。

當然了,青銅是沒有了,以後鑄炮只能用精鐵,雖然散熱不如青銅,但威力不會減少。

而十門青銅小炮因為質地堅韌,不易爆裂,能連續發射的特質,將作為特種炮使用。

四門青銅小炮的操演結束,問起另外的六門,湯若望說最遲後天就可以全部交付。這一來,朱慈烺徹底放心了。他擺開茶具,令田守信取出準備好的獅峰毛尖,請湯若望品茶。

雖是西洋人,對湯若望對中華的茶道十分喜歡,朱慈烺正是投其所好。

一邊喝茶,一邊談論事情。

西班牙、荷蘭兩國的使者離開京師已經將近兩個月了,兩國設在呂宋和馬六甲的總督,應該已經得到大明太子傳給他們的信息了。西洋總督和大明總督不同,大明總督在事關外交的部分都要向朝廷稟報,得了朝廷的允許才能有下一步,但西洋總督不同,他們都是封建領主出身,有很大的自決權,戰艦和馬匹之事,他們完全自己決定,而不必請示國王。

不過戰艦馬匹畢竟是大事,估計他們還得考慮一段時間,算上歸程,最少還得兩個月後才能知道他們最後的決定。馬六甲總督甚至得三個月後。

葡萄牙商人的動作倒是挺快,湯若望說,第一批五百副的板甲和少量的糧食已經從澳門裝船,不久就會運抵天津。

至於太子求湯若望從澳門西醫院找外科醫生的事情,湯若望也已經辦妥,六位志願到京營擔任軍醫的學員已經坐上船,估計也是近日到京。六人中,一人是葡萄牙的老師,另五人都是在澳門西醫院學習的大明子民,雖然湯若望沒有說,但朱慈烺卻知道,這六人應該都是天主教徒,他們志願當軍醫,很大一個原因是為了傳播上帝的福音。

朱慈烺心知肚明,但也不點破,只要能挽救士兵的生命,使一些不該死去的人活下來,倒寧願羅馬教皇多派一些傳教士來。

聊著聊著,朱慈烺忽然問:“湯神父,你故鄉的四輪馬車你可會造?”

聽到這個話題,湯若望眼睛一亮,立刻就放下了茶杯。

從到大明的第一天他就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遼闊的大明天下,從南到北,居然看不到一輛四輪馬車,眼中見到的全部都是兩輪馬車,而在此時的歐洲,四輪馬車遍地跑。比起兩輪,四輪馬車在載重和舒適性上超過前者數倍,最初的時候他不明白大明為什麽沒有四輪馬車?就這個問題,他曾經請教徐光啟,徐光啟回答他兩個原因。

第一,大明無四輪車的原因是中國古人沒有解決四輪車的轉向問題,中國曾經有過的四輪車都是簡單地將四個輪子安裝在一個固定的車架上,無法轉向,只能走直路,無實用價值。這種車在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中有記載,清明上河圖中也有繪畫。

而歐洲發明了轉向架,四輪車前兩個輪子裝在一個車架上,後兩個輪子裝在另一個車架上,後面的車架架在前面個車架上由一根立軸連接。實際上是兩個兩輪車的組合。如此,這個千古難題就被巧妙地解決了。

第二,中國交通狀況較差,泥濘道路居多,缺乏像歐洲那樣以夯土磚石為主的羅馬大道,即使是官道的平坦性和通過性也不是太好。雖然四輪載重量大、舒適性好,但機動性、靈活性差,兩輪馬車雖然載重量小,但勝在通過性和靈活性。更不用說眾多的鄉村小路和崎嶇山路,根本沒有四輪存在的空間。

這兩大因素限制了四輪馬車在中國的使用,尤其是第二項,直到清末,來到中國的西洋人都還有同樣的疑問,中國為什麽沒有四輪馬車?連李鴻章這樣的洋務達人,乘坐的都還是兩輪馬車,也就是說,直到清末,道路通達的問題也沒有解決。

就現在的路況來說,四輪馬車確實很難推廣使用,但朱慈烺所要的不是全國推廣,而是在軍中使用。

歐洲的四輪馬車最早出現在古羅馬時期,但不普及。直到15世紀凱爾特人大規模應用,特別是在胡斯戰爭中四輪馬車發揮了重要作用之後,各國才普遍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