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我吳三桂(第2/2頁)

不等他將“漕米改海”的益處說完,朝堂上就掀起了反對之聲。

最反對的,當然是漕運官員。

理由不外乎海運風大浪急、海盜出沒、糧食易黴、成本較高,漕運關乎幾十萬人的生計,豈可擅自改動?

朱慈烺不出聲,他倒要看看,朝中群臣究竟有多少睿智之人?

其實,這並不是崇禎朝第一次討論海運,宋玫也不是大明朝第一個提出“漕運改海”的人。隆慶五年的漕運總督王宗沐才是第一人。

王宗沐,字新甫,號敬所,浙江臨海人,雖然是漕運總督,但他並不因為自己的官職而袒護漕運,他大膽提出恢復海運,並做出了一次成功嘗試,隆慶六年,通過海運,他成功的將12萬石米運到了天津,不論時間或者是效率,都遠超漕運。

最初之時,朝廷對他是支持的,也開放了一部分的海運,但萬歷元年(1573),王宗沐組織三百條船海運,但在福山島遇颶風,沉沒7船,損失米數千石,軍丁溺死十五人,言官紛紛奏議其失,最終朝廷決定停罷海運。

王宗沐之後,雖然海運雖然時時提起,但朝廷已經不敢再支持了。

這些年下來,漕運已經形成了龐大的利益集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若是將漕運改海,朝廷固然可以少花錢多收糧,但龐大的運河集團又豈甘心看著自己利益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