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請整京營

崇禎動容了。

一瞬間,他忽然想起了哥哥天啟帝。

天啟臨終前殷殷地望著他,用最後微弱的聲音道:“吾弟……當為堯舜。”

崇禎一直奉為聖典。

既為堯舜,當然要愛惜子民。但不知道何時起,他卻忘記了,只糾結於一城一地,卻忘記了城中的百姓……

慚愧,負罪,崇禎眼神痛苦無比,他顫抖著從幾案後面轉出來,伸手將兒子扶起。

朱慈烺擡頭時,看到的是父皇蒙蒙的淚眼。

“我兒仁厚赤誠,愛民如子,父皇我甚是欣慰!”崇禎輕聲而贊,眼眶微紅:我兒都能將百姓安危擺在第一位,我自詡聖天子,關鍵時刻卻為虛名所累,忘記了先帝的遺言,實在慚愧。

“父皇……”

崇禎帝仰天長嘆一聲:“不要說了,父皇答應你了。”轉對王承恩:“王承恩,傳旨,令杏山塔山軍民全部撤回山海關,具體事務,由兵部督辦。”

“是。”王承恩答應。

“父皇,時間緊迫,必須嚴令兵部抓緊時間。”朱慈烺大喜,雖然知道不應該,但他還是忍不住多了一句嘴。

崇禎笑一笑,目光看向王承恩:“聽見沒有?將太子這一句也寫到聖旨裏。”

“是。”

王承恩快步退出,去傳聖旨了。

朱慈烺微微松了一口氣,這些天來,如何說服崇禎,撤回杏山塔山的軍民,是他思考最多的一件事。

崇禎對一城一地看的極其重要,整個崇禎朝,從來沒有主動放棄過任何一座城池,任何放棄城池的官員,都會遭受他最為嚴厲的懲罰,提出的人也會遭殃,因此,即使明知道杏山塔山已是死局,但依然沒有官員敢向崇禎提出撤退的兩字。

想要說服崇禎改變立場,主動放棄杏山塔山,不是一件容易事。

還好,朱慈烺做到了。

但還是有點小遺憾,父皇雖然答應從杏山塔山兩地撤軍,但卻沒有提到寧遠,寧遠城距錦州一百八十裏,現在還牢牢的握在明軍手裏,加上寧遠城是名將袁崇煥修建,城池堅固,還曾經有寧遠大捷,因此倔強的父皇絲毫沒有放棄寧遠的意思。

朱慈烺沒有再勸,父皇能答應從杏山塔山撤退就已經很不容易了,須見好就收。

所幸照歷史記載,寧遠城被斷絕是在崇禎十六年,還有一年時間可以挽回,倒也不必太著急。

崇禎牽著朱慈烺的手,目光凝在朱慈烺的臉上,很嚴肅的叮囑:“我兒是太子,我大明未來的皇帝,今日就算了,從今日起絕不可以輕易流淚,不然會為人臣嗤笑,不復天家的威儀,你明白嗎?”

“兒臣明白。”朱慈烺點頭,心說你剛才不也淚眼蒙蒙了嗎?

“明白就好。”

崇禎松開朱慈烺的手,踱步走回幾案後:“你說有三件事,水師的事讓朕高興,撤軍的事讓朕為難,卻不知道你第三件又是什麽事啊?”

朱慈烺整理了一下情緒,拱手道:“父皇,如今外有建奴,內有流賊,但我大明朝除了山海關的關寧軍,京畿附近,竟然再沒有一支可堪一戰的精銳了,一旦建奴繞道蒙古,再行崇禎二年的舊事,兵臨北京城下,我大明朝就危險了,因此兒臣以為,整頓京營已經是刻不容緩之事!”

崇禎臉色微微一變,沉吟道:“你想整頓京營?”

“是。當初我成祖文皇帝定都北京之時,設立京師三大營,分別是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此三營乃大明朝精銳中的精銳,曾追逐漠北,掃平沙漠,迫的蒙元望風而逃,當年那是何等的威風,何等的豪氣!可如今的京營卻暮氣沉沉,除了維持治安,竟然再無其他用處,兒臣思量著,京師三大營這是生病了,必須下猛藥、去沉疴,三大營在冊人員一共有十二萬人,不需多,只需能整編出三萬精兵,縱使建奴兵臨城下,我大明也絲毫不懼!”

朱慈烺聲音堅定。

崇禎皺著眉,在幾案後來回的踱步。

京師三大營的那些爛事,他心裏是知道的,崇禎元年的時候,他就命當時的兵部尚書李邦華整頓過,而李邦華也不負重托,占役、虛冒、賣閑、包操等京師三大營的諸多弊端,在李邦華任內幾乎杜絕,營內偷奸耍滑,違背軍律之輩紛紛治罪,老弱病殘也都被裁汰,一時間,京營戰力為之一振。

但李邦華此舉侵犯到了朝臣勛貴的權益,被朝臣勛貴視為死敵,正好德勝門會戰中,京營在城頭放炮轟到了自己人頭上,言官們抓到借口群起攻擊,彈劾奏折雪片般的飛來,將李邦華描述成了一個十惡不赦的罪人,最後,崇禎只得將李邦華罷免。

李邦華離開之後,京營故態復萌,接任之人視李邦華為前車之鑒,一個個因循守舊,京營便一日一日的糜爛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