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都怪我這無處安放的帥氣!

何逸飛摸不到頭腦地疑惑問道:“園長,這雕鸮到底是個啥情況啊?是身體情況出了什麽問題嗎?”

方野看著對自己一點都不害怕,反而“嗚嗚”叫著怎麽看都像在乞食的雕鸮,眉頭漸漸凝重,有些不太確定,猶豫開口道:“莫非是印痕行為?”

何逸飛大吃一驚,嘴張得老大,目光中流露難以置信之色:“印痕?不會吧?”

本來他還沒往那個方面想,但是聽完方野的話再看看雕鸮的模樣,確實有點像!

印痕是動物行為中一種特殊的學習行為,某些生物在出生或者孵化不久後的一段時間,外界的某些訊息會對它們產生終生的影響。

像是有些剛孵化不久的幼鳥,或者是剛出生的哺乳動物,睜開眼睛後會學著認識並且跟隨見到的第一個生物。

奧地利的動物行為學家洛倫茲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把灰雁的蛋分成兩組孵化,一組由母雁孵化,一組由孵化箱孵化,結果由孵化箱孵化出來的小雁把洛倫茲當成了媽媽,洛倫茲走到哪兒,小雁也跟到哪兒。

如果把兩組小雁扣在一只箱子下面,當提起箱子時,小雁會有兩個去向,一組向母雁跑去,一組則跑向洛倫茲。

自從這些剛剛孵化出來的小雁記住了洛倫茲後,即使到了成年,它們依然跟著他,在他遊泳的時候,這些雁會緊緊跟在他的後面,表現出對他的依賴。

印痕行為大多發生在動物的幼年時期,有些特殊的本領也只能在這個時間學會,比如雛鳥最容易學會飛翔的時候就是剛出生後的幾個月,過了這個時間可能以後一輩子也不會飛了。

科學家目前也沒有弄明白其中的原因,推測可能是剛出生的時候神經系統處於一種特殊的狀態,隨著年齡增長,神經系統逐漸發生改變,就不能再進行印痕學習了。

而且印痕會對動物一輩子的行為產生影響,可能會把人類當成同類,對人類產生依賴,甚至到了性成熟的年齡會向人類求愛。

像大熊貓繁育基地裏的工作人員,在照顧剛出生的小熊貓的時候都是穿著熊貓服,不是為了賣萌,而是為了盡量減少可能發生的印痕行為。

所以在動物育幼的時候,如果小時候由飼養員精心照顧,雖然可以很大程度提高成活率,還可以建立起信任關系方便以後的日常管理,訓練會更加配合。

但即便如此還是應該讓幼崽多和母親還有同胞待在一起,如果能正常哺乳育幼盡量讓母親帶崽,這樣幼崽能有機會學到更多的生存技能,長大後也會表現出來更多的自然行為。

印痕行為對各種動物影響程度不同,體現的最為明顯的就是鳥類!

因此救助鳥類,特別是雛鳥的時候要分外小心,一定要避免讓它們看到人類的模樣。

鳥類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員在給雛鳥喂食的時候,一般會在腦袋上面戴個鳥類的頭套,渾身穿上一身黑的羽毛衣服,喬裝打扮成一只大號的鳥。

或者幹脆拿上一塊木板擋住臉,在上面戳兩個洞,雛鳥小時候會記得一塊木板或者木樁子給自己喂吃的,但是長大後也找不到這種木樁子了。

包括工作人員給雛鳥喂食的手上戴的也是鳥類的手偶,或者是長的鈍頭鑷子偽裝成鳥嘴,喂食的時候也不會說話。

有些人不知道鳥類的印痕行為,在路邊看到一只學飛的幼鳥掉到地上,在那蹦蹦跶跶,其實是很正常的情況,親鳥可能就在一邊看護著呢。

結果撿起來帶回家自己養,以為這是在做好事救了只鳥,其實小鳥一輩子差不多就廢掉了,就算養不死也無法離開人類了。

方野一開始沒往印痕行為上想,主要就是因為這只雕鸮已經是只成鳥了!按理說成鳥過了雛鳥的年齡段,就不會產生印痕了。

成年後依然會有印痕的不是沒有,比如禿鷲!

鳥類本來就容易產生印痕,其中禿鷲又是特別容易產生印痕的,因此在成年後被喂食也有對人類產生依賴的情況。

曾經內蒙的一家派出所的民警在救助禿鷲並且進行放生後,禿鷲在民警巡邏的時候一路又跟著警車飛了回來,賴在警察局不走了,民警每天都要給它喂6斤肉花150塊錢的夥食費,這事還上了熱搜。

但是方野從來不知道雕鸮的成鳥也這麽容易產生印痕,這書上沒有寫過啊!

他從救助雕鸮後,每次接觸的時間都很短暫,每天喂食換水就那麽幾分鐘的時間,雖然挺想摸摸雕鸮的也沒有擼過,雕鸮平時基本都是呆在育幼室裏沒有人打擾。

不像對待雛鳥那麽小心謹慎,但是也保持了足夠的疏遠。

因此一開始野放的時候,雖然雕鸮看著有點不對勁,但是他壓根沒想到印痕,今天聽到何逸飛打電話來說雕鸮還呆在原處的時候依然沒往這方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