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天使與魔鬼的結合體

方野放完食盤,看到了彈幕,摸摸下巴:“有人問這個是不是乞食行為,乞食行為是說這個動物在室外展區的時候不活動,就湊到展區邊緣等著遊客給它投食,這樣的話遊客就不能看到它的自然行為了,而且投食對健康也是不利的,所以要拒絕投喂。

見到飼養員帶著吃的過來,伸手要食物,這個其實不算是乞食行為,就相當於你媽做好了飯喊你過去吃。

浣熊平時吃飯的時候,就是兩個爪子捧著食物,看著確實比較像乞討。

這種行為比起其他的動物更容易激發遊客的投喂之心,看它們胖成這個球樣就知道了。

所以我們的浣熊展區用的是玻璃幕墻隔障,盡量從物理層面阻斷投喂的可能性。”

疑惑解開,又有網友問道:“園長,話說這浣熊為什麽不吃東西,一直搓來搓去的?”

“因為它們愛幹凈啊!為什麽名字叫浣熊,就是因為浣熊吃飯前習慣把食物在水裏洗一下,現在沒水就只好幹洗了。”

“原來是這樣嗎?”

方野笑道:“說對了一半吧,浣熊這個名字的來由,確實像這個網友說的,因為它們真的很喜歡做‘浣洗’這個動作,在英文中浣熊叫raccoon,來自印第安語,是‘用手抓撓’的意思。

不過浣熊做出洗這個動作,並不是為了清洗。

它們最重要的感覺能力是觸覺,特別是前爪,遍布大量的觸覺接收器和神經纖維,有著很高的敏感性,能感知測量到食物的大小、重量、材質和溫度。

爪子的最外面由一層薄薄的角質層保護著,浸泡在水裏時,角質層變得柔軟,感知能力也會增強。它們借助這個過程選擇食物,去掉自己不需要的部分。

所以你可能會看到浣熊洗的不一定是食物,拿著根樹枝或者石頭什麽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會在水裏清洗,其實就是借助這個動作感知物體屬性。而且浣熊是分不清幹凈的水和臟水的,經常會把食物放到渾水裏清洗,然後就越洗越臟。”

方野接著去拿了個盆接了盆水,放在地板上,果然浣熊們發現之後,都雙手捧上一把食物,在盆邊上圍成一個圈,放進水裏面稀裏嘩啦一頓搓洗!

認真地反復搓洗了幾次後,才放進嘴裏吃掉。

然後又回到食盤邊上,捧起一把食物,再跑回到水盆邊上重復清洗的動作。

網友們看得有趣:“哈哈,這是有強迫症啊,不洗一洗不舒服!”

“越洗越臟可還行,和小熊貓都是一樣的憨貨啊。”

方野搖頭道:“這可就說錯了,浣熊只是眼神不好,智商是很高的,城市化給絕大部分動物帶來的都是危機,只有少數幾種動物從中受益,在城市裏生活的如魚得水,浣熊就是其中之一!

它們腦袋裏能記下周圍的地圖,可以主動避開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選擇更加安全的路線,而且還有3D導航能力,除了地面路線還能利用復雜的下水道管道線路,在城市裏穿梭自如。

有科學家測試過,面對鎖、門栓、按鈕等機關,浣熊可以迅速掌握打開方法,甚至面對組合機關也能不費吹灰之力地打開,時隔三年之後也會記得每種不同機關的打開方法。”

“哇,這麽聰明又可愛,好想養一只啊。”

“額,浣熊能養嗎?應該是保護動物吧?”

方野沉吟一下:“這種浣熊是最常見的浣熊,名叫北美浣熊,聽名字就知道它們原產地是北美,不是我國的本地物種。

我國參加了《華盛頓公約》,非本土的動物按公約名單保護,而浣熊屬於無危——因為它極強的適應能力,在很多國家和地區泛濫成災,當然不在名單保護之列,所以養的話在法律上是沒問題的!

但還是不建議飼養浣熊作為寵物,這家夥可沒有外貌看上去的那麽可愛。

浣熊在北美名聲是非常差的,可以說是人人喊打的討厭鬼,它們會把垃圾桶翻個底朝天,成群結隊的偷東西,因為浣熊的高智商,哪怕食物藏起來也攔不住它們,開個冰箱偷雞蛋吃什麽的都是小意思,在天花板的夾層和煙囪裏做窩,出沒在各種讓人想象不到的地方,和你捉迷藏搞破壞。

搗蛋也就算了,野生浣熊攜帶狂犬病毒的比例很高,還有蛔蟲和蜱蟲這些寄生蟲,人類輕易接觸很有可能感染,抓傷家裏的寵物貓狗也很有可能讓貓狗感染狂犬病,所以在美國專門有危害動物控制公司,隨時過來把浣熊從屋裏抓走扔掉。

上世紀的70年代,浣熊僅在日本的一些動物園有飼養,但是隨著日本制作播出了一部關於浣熊的動漫《浣熊拉斯卡爾》,群眾都覺得這東西好萌啊,於是掀起了一股浣熊熱潮,大批的北美浣熊被進口到日本國內當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