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貓咪返恩

接下來的幾天,方野忙碌不停。

首先當然是智能監控系統的安裝調試了,老王已經把哪些要監控的區域在地圖上標注了出來。剛好有個名叫周科,之前在科技園工作的員工,這項任務就交給他完成。

當然系統施工隊也會幫忙的。

周科自述是受夠了無窮無盡的寫代碼改Bug,明明二十多歲已經斑禿了,要戴帽子上班,女朋友也找不到,真是見者傷悲,聞者落淚。

所以寧可舍棄高薪的程序員工作來動物園,只為每天能看到可愛的動物,緩解壓力恢復健康。

然後就是馬上要建成的小熊貓館和赤狐館。

現在還缺少最關鍵的東西:展館配套的自然教育內容!

動物園讓遊客感受到動物們的魅力,得到休閑放松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對遊客進行相關的科普,讓遊客增加對動物的了解,以及產生尊重自然,自然保護的意識。

這可不是一句空話。

科普教育是動物園的首要職責,接下來是保護瀕危物種,幫助瀕危物種繁育、歸野,娛樂休閑是與科普融為一體的。

動物園建的再好,也和動物自然生存的環境不同。

野外老虎的領地大概在100到400平方公裏,什麽概念?

基本是一個鎮的面積。

方野專門建了個2500平米的虎館,聽著很大,實際上對動物園來說確實很大。然而換算過來,只有0.0025平方公裏,上萬倍的差距,能比嗎?

就算給動物們提供各種福利,待遇再好,說得冷酷點,不過是從周扒皮變成996的區別。

然而,現代人又確實需要動物園。

就像之前,年輕人們看到獼猴在繩橋上跳躍,情不自禁地驚呼出聲。

去動物園參觀,是現代城市的人最容易接觸動物的途徑。人們不用冒著生命危險去野外,再用漫長的時間碰運氣尋找等待,就能近距離看到各種動物的外貌、行為,還能聽到叫聲,甚至聞到它們的氣味。

這樣一種全方位立體的體驗,是再怎麽查資料,看紀錄片也無法代替的。

沒有切身感受,又怎麽會真正理解保護動物、保護自然的意義呢?

動物園限制了動物的自由,但也不能沒有,是“必要之惡”。所以只有做好科普教育,讓公眾獲得責任感和使命感,才能不負動物的付出。

方野現在就在忙著查資料,為小熊貓館制作科普展牌。

科普展板的內容包括多個方面,基礎知識,比如小熊貓的特征,分布範圍,平時吃的食物。

拓展知識,小熊貓的演化史,它和小浣熊,熊貓的區別。

趣味知識,比如小熊貓舉手是在恐嚇示威;小熊貓從樹上爬下來的時候是頭向下;小熊貓吐舌頭不是為了賣萌,它的舌頭其實是個靈敏的探測器,上面有很多大的乳突,能接收到空氣中的化學顆粒,“嘗”出天敵和猛獸散發的氣息,這樣就能避開危險。

最後就是小熊貓的生存現狀,它們正在面臨的偷獵、因為家畜競爭導致的棲息地退化以及因為森林砍伐導致的棲息地消失破碎等一系列威脅,人們為了保護小熊貓所做的工作。

科普展牌上搭配一些小熊貓的美照萌照,加強吸引力。

沉浸式的展館,搭配這樣一套展牌,參觀完的遊客除了知道小熊貓很萌,還能獲得很多信息。

當然,科普展牌只是最簡單的。

展館設計的好,豐容到位,動物心情快樂,展示自然行為,這其實就是最有吸引力的保護教育了。

其他比如弄一些有趣的展品,像是雨天過後,小熊貓踩在地上留下腳印,周圍一塊都挖出來,凝固做成標本放在展台上。

飼養員解說,提個比較簡單的問題,給最先答對的人送一只小熊貓布偶。

不過剛開館,把科普展牌弄好就行,其他內容可以等以後慢慢豐富。

……

方野查著資料,時間一點點過去,感覺有點累了。

於是伸個懶腰,準備給自己倒杯水。

轉過頭,卻突然發現陽台上有一只花貓,嘴裏叼著半只老鼠,正朝他望了過來。

是那只流浪花貓!

方野頓時精神起來,自從發現花貓來過自己這,他天天往陽台上放香腸,每次回來的時候香腸都消失無影,不過卻一直沒再見到它。

這次再見,比起上次瘦弱的樣子看著有肉了一點。

花貓被他看到,下意識蹲伏身子,不過可能是這麽多天的喂養,讓它感受到了屋主是個好人,猶豫了一下沒有立刻逃跑。

嘴巴一松,半只老鼠掉到了地上。

“這是什麽,貓的報恩嗎?”

方野忽視了死狀淒慘的老鼠,心裏感動地想著。

沒敢說話,怕嚇走了花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