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真理之道(第4/4頁)

貴族確實貪得無厭,但貴族也是拿巴倫大陸人類社會必不可缺的構成部分,如果沒有貴族,就不會有轟轟烈烈的大航海,不會有魔法科技的興起和機械造物的盛行,更不會有高產作物的普及——能把糧種和棉種帶到大陸各個角落的內流商隊、內海船隊,幾乎都有著貴族的支持。

楊對平民的重視金斯利是認可的,可如果楊的真理之道必須與貴族不兩立,那麽金斯利就很難相信楊的路能走得通。

楊秋可以理解老師的想法。

金斯利這個人,小氣,自私,吝嗇,刻薄,脾氣又差,但不可否認的是,金斯利不是不能溝通的頑固之人。

金斯利不僅能容忍剛成為學徒就經常發“暴言”的楊秋,對於得罪過他的人,也多有包容,不是仗著實力強橫就睚眥必報之人——那種有嚴重性格破綻的人,在這個力量有毒的世界是沒法兒成為強者的,就算不當施法者、去走武道,也絕壁老早就會發瘋墮落。

不過楊仍然對自己選擇的道路有充分的自信。

既然金斯利選擇在這個當口上對他說實話,楊秋也就不敷衍他了,待金斯利表達完想法後,便笑著開口:“我得為我自己辯解一句,我絕非一定要與所有的貴族不兩立。智慧生物構成的社會,無論如何嚴防死守也必然會出現壟斷大量資源的上層人物,這種現象是不可能被消滅的。”

就算是華夏國,也堂而皇之地出現了“杭州湖畔大學”這種挑戰人民民主專政的頂層資本產物。

“貴族的存在,在社會發展的某一階段,確實是代表著先進性的。”楊秋道,“以萊茵王國舉例,在大航海時代來臨前,在魔法科技興起前,沒有魔法陣蒸汽列車,沒有飛空艇,沒有發電廠,沒有電話、電報,身居王都的萊茵王室要統治這麽大的國家,就必須依賴地方貴族。”

“這些獲得國王分封土地的地方貴族,利用土地積蓄錢財,豢養私兵,又用私兵來保護領地上的領民,讓領民能更安心地耕種、生產。當國家遭遇外敵入侵時,貴族們要帶著私兵出征、趕走外敵……這一套國家統治機制,要遠比封閉落後的部落時代和各自為政的邦城時代進步得多。”

金斯利正要點頭,又感覺哪裏不對,皺眉道:“你可別倒錯了邏輯,大航海時代的誕生和魔法科技的興起,本也是因為貴族的推進才能順遂。”

楊秋笑著點頭,又搖頭。

金斯利其實也倒錯了邏輯,不是因為貴族推進時代進步,而是本身就壟斷了大量社會資源的貴族恰好能有條件去做這件事。

如果壟斷資源的是國家政權,那麽這事兒就輪不到貴族來幹。

土地封建貴族這種因時代而生的產物,在華夏國的歷史上,自戰國起,便逐步走向衰落。

原因是,壟斷土地資源的貴族私兵(部曲),被更大的政治集團所擁有的、更便宜實惠的武裝步兵取代——例如橫掃六國的秦卒。

以國家為組織頭領的武裝步兵,對貴族部曲的打擊是毀滅性的,讓門閥世家不得不主動往國家靠攏,圍攏在以天子、皇帝為名的中央權力身邊,分潤分封權力。

相比之下,歐洲那片兒的封建貴族就要比華夏這邊的封建貴族好命得多,以重甲武裝的貴族罐頭私兵直到蒙元時期才被蒙古輕騎兵教做人。

而這個有著怪力亂神的異界,這邊的封建貴族比他們的地球同行無疑更加好命——貴族才能成建制地豢養的貴族私兵、貴族才雇得起的傭兵皆有超凡武力;別說平民造反了,王室就算砸棺材本去養出足夠多的民兵,也沒法把自家國內的貴族全部幹挺。

以暴力摧毀地方貴族這個國王都幹不到的事兒,在楊秋這裏吧……卻壓根就不叫事。

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華夏人,個個都跟施法者一樣不信天地不信神;給個機會讓他們把靈魂投映過來,個頂個的都是成長度爆表的“精神力特長天賦者”。

只等法師塔建成,楊秋隨時能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