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爸爸才不是孩子

這樣一頓午飯,吃的嶽青松感慨良多,那多年前埋藏在兒時記憶裏的味道,他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會被好友馮一帆再現。

而同樣吃了這碗面,吃出了那份記憶的人,還有馮建東。

這碗面中,馮一帆奶奶當年煮出的味道,馮建東又怎麽會吃不出來呢?

在馮建東的心裏,他對於過世的母親是有著一份愧疚。

當初,馮建東能夠進城市裏的工廠,是頂替了母親的名額,母親則只能是回到鄉下去。

母親的決定,改變了馮建東的人生軌跡,讓他獲得了開闊眼界的機會。

在馮建東看來,如果不是當初母親讓他頂替了工廠的崗位,他或許只能是在鄉下務農。

雖然如今馮建東和妻子盧翠玲也是務農,但是兩人因為有城市裏的一些經歷,有著更為開闊的眼界,才會想到了要科學種植蔬菜,才能在鄉裏辦成如今的蔬菜基地,才能夠帶領鄉親們共同富裕。

為了這事,鎮裏和鄉裏甚至還要給馮建東和盧翠玲頒獎來著。

不過頒獎的事情被老兩口拒絕。

馮建東覺得,自己能夠做成如今的事情,是老母親甘願在鄉下平凡一生所換來的,所以他領獎實在是受之有愧。

自然,在馮建東的記憶深處,也有對老母親這樣一碗面的印象。

而馮建東想得更加的久遠。

馮建東想到的是,當初父親在他還年幼時,因為搶救廠子裏物資不幸犧牲,母親獨自將他拉扯成人的含辛茹苦。

想到母親為了可以讓他們兩口子在城裏好好工作,主動把孫子給接回了鄉下幫忙他們撫養。

想到分別太久疏離的兒子,在奶奶勸說下逐漸重新接納他們這對父母。

最終那些辛酸,那些愧疚,那些歡喜,匯聚在面前這一碗面中。

個中滋味,或許也只有馮建東能明白。

吃著面條,一幕幕回憶在腦海中浮現,馮建東眼眶也是慢慢濕潤了,最終幾滴淚珠不爭氣地滾落。

滴入碗中,給這碗記憶中面條,增添了幾分辛澀。

馮建東邊回憶邊吃的時候,突然一只小手伸到了他的臉上,幫他把臉上的淚珠給抹掉。

小孫女軟糯的聲音接著響起:“爺爺,你怎麽哭啦?是不是放了太多辣辣啊?爺爺你要少放點辣辣,那個不好吃的,若若都不喜歡吃。”

本來沉浸在感傷中的馮建東,一瞬間被小孫女給驚醒了過來。

猛然回過神,愣了一陣,低頭看了看一臉認真的小孫女。

馮建東轉瞬間,從那份感傷之中恢復,臉上逐漸浮現出了微笑。

“好,爺爺聽若若的,以後爺爺少吃辣的。”

馮若若見爺爺答應了,馬上就笑起來:“爺爺,其實不放辣辣,爸爸的面條一樣好吃的,若若喜歡今天爸爸做的那個魚肉,沒有刺。”

這個時候,楊小溪和陳瑤霏也一起湊過來,兩個小女孩也都贊同馮若若的話。

楊小溪說:“對呢,今天的那個魚肉好吃,沒有刺啊,可以直接吃。”

陳瑤霏點點頭跟著說:“嗯,我們都不喜歡有刺的。”

馮建東聽到三個小女孩的話,突然就忍不住跟著樂起來,心底對老母親的思念之情,仍舊是深埋心底。決心要過好如今的生活,才不辜負老母親一生為他,為如今這個家的付出。

在此時,另一張桌子傳來了莊道忠老爺子的聲音。

“不錯不錯,錦榮啊,一帆的這碗酸菜小黃魚面,還真的是好吃,尤其是這種片了魚片的吃法,有一種‘將軍過橋’的感覺。”

石晉斌在旁邊補充:“湯色純白,湯味鮮美,沒有搶走魚肉的鮮美,又讓面條吃起來掛上了鹹酸口感,最美的是,這口湯裏沒有其他味道,單純鹹鮮醇厚,搭配上面條真是一絕。”

蘇錦榮聽到了兩人的稱贊,笑了笑說:“黃魚面,不是蘇記,所傳。”

聽到這,嶽青松忍不住說:“這碗酸菜黃魚面,是奶奶傳的,小時候我經常去一帆家,一帆奶奶經常會做這樣的面。”

被嶽青松這樣一說,莊道忠和石晉斌一起看向了馮建東。

馮建東接觸到兩人目光,也是微笑點頭:“對,一帆的奶奶確實常做。”

接著,馮建東又說:“我們家鄉依山傍水,河鮮是比較常見,所以我母親燒魚確實很有一手,我年輕時也特別喜歡吃母親燒的魚。”

聽了這番話,莊道忠點了點頭,接著老爺子對蘇錦榮笑著說:“錦榮,這麽看起來,一帆這孩子廚藝啟蒙,是他的奶奶。”

馮若若聽到太姥爺稱呼爸爸是“孩子”,小姑娘湊過去說:“太姥爺,你說的不對呀。”

莊老爺子奇怪看向小女孩:“哦?太姥爺哪裏說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