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韓拓走後每日皆有一封信送到顧嬋手上,信中記述十分詳盡,包括他途中見聞、日常起居,軍中瑣事,甚至偶爾報喜……軍隊取得了某場戰事的勝利之類。

總之,令顧嬋讀起來如同一路跟隨他出征,兩人從來未曾分開一般。

顧嬋從不回信,卻將每封信仔細收在金漆木雕花鳥紋的八寶匣裏。

如此攢了六十余封時,顧景吾收到了調職令。

那日顧景吾回到家中,也不說話,只從懷裏摸出個牛皮紙信封往寧氏手中一塞。

寧氏不知丈夫何意,但見火漆已開,想來丈夫看過內容,並不忌諱自己閱讀,便將信紙抽出,約略一看,面露喜色道:“這就回去了,這麽突然?還沒到官員考核之時呢。”

她有些不可置信,外放的官員雖說終會回京,但時間不定,兩三年者有之,五年七年者亦有之。顧景吾到幽州還不足兩年,從時間上來說相當短,也足見元和帝對他的器重。

顧景吾道:“聽聞是戶部尚書提出告老還鄉,才臨時出現空缺,七月中旬便要到任。”

戶部尚書品階為正二品,顧景吾官升一級。

寧氏心中亦喜亦憂。

喜的是眼前,顧松八月將參加北直隸鄉試,原定提前一月回京,這會子全家一起動身,寧氏便不必擔心兒子備考其間無人照料。

憂的則是將來,原以為明年顧嬋出嫁後,自己還能在幽州陪伴一段時日,如今卻是不能了,不禁擔心起女兒剛剛出嫁後身份轉換未全適應時的種種問題。

好消息總是傳得最快,未開晚飯,闔府上下便都得知此事。

顧嬋毫不意外,因這與前世的情況完全相同。

馮鸞則有意外之喜,因為不必與丈夫分離。但她娘家人都在幽州,勢必會有離愁。

姑嫂兩個一同給章靜琴去了一封信,最主要的目的是告訴她將來送信需得送去京師永昭侯府。小姐妹三個雖身處異地,但感情不變,鴻雁傳書未曾間斷。

顧嬋動念寫信給韓拓,已提了筆,一撇眼見到窗外院中正在練拳的紅樺,又覺所有事情自然有人向他報備,何需她再多說一遍,於是便將筆擱下,指揮起碧落、碧苓兩個打點行裝。

*

七日後,顧家五口啟程上路,浩浩蕩蕩的馬車隊伍頂著盛夏艷陽,一日不過走上百裏路,行程十分緩慢,直到七月初二才抵達京師。

永昭侯得了信,帶同全家老小一起在大門前迎接。

各人互相見過禮,男人們自去書房敘話,女眷們則簇擁著侯夫人蔣老太太一同回到後院永和堂裏。

堂屋當中鋪著白虎皮,兩旁分列共十六把紫檀雕花燈掛椅,三房人依序落座,顧嬋則陪蔣氏坐在正中矮榻上。

“……瞧瞧我們璨璨越大越好看……”蔣老太太有三個親孫子,卻只有顧嬋一個親孫女,又快兩年沒見,當然稀罕不過來,摟在身前上下打量,“好像瘦了一些。”

其實根本沒瘦,顧嬋抽條長個兒,比離京時高了快一個頭,看起來苗條而已。

“我是想祖母想的,”顧嬋只管往蔣氏懷裏鉆著撒嬌,“想的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蔣老太太笑道:“那今天好好吃一頓,我叫廚房做了你最喜歡的汽鍋雞、蜜汁火方,今晚你得吃三碗飯。”

轉頭向坐在左首次位寧氏道:“這些年辛苦你了,我看你把老三照顧的很好,孩子們也教的好,侯爺前些天正叨念楓哥兒在軍中立了功呢。”

只有女人把家裏打點妥當了,男人在外面才能安心掙功名,所以蔣老太太認為顧景吾升遷與顧楓立功都與寧氏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蔣老太太是個明事理,賞罰分明的婆母,兒媳做得不好,她直言教誨指點,兒媳做得好,她從來不吝獎賞鼓勵。

寧氏自謙道:“母親謬贊了,相夫教子是媳婦的本分。”

左首首座坐的是顧景盛的妻子,永昭侯的長媳齊氏,她聞言道:“三弟妹快別謙虛了。我也聽世子爺提了,說是楓哥兒小小年紀智勇雙全,這次立的是大功,班師時定要封賞升品階的。”

禮尚往來,齊氏稱贊顧楓,寧氏自然也要誇獎顧榕,“他這算什麽呀,哪裏比得了榕哥兒,打小兒就是兄弟幾個裏面最出息的,如今才二十就官至四品,而且馬上要當爹了,真真兒是福祿雙全呢。”

左 首正一團和氣,右首卻發出一聲嗤笑,“我看楓哥兒也是個打小兒就有出息的。可別說你們沒人記得,那年父親書房走水是誰的傑作?回頭上了金鑾殿,聖上問起: 怎麽就你能突襲成功燒了敵軍大營的糧草呢?咱們楓哥兒就這麽答:陛下,都說三歲定八十,微臣五歲時就拿祖父的百歲福壽龜與名家字畫練過手了。呵呵呵……”

這枚不和諧因子是永昭侯的二兒媳,庶出子顧景言的妻子薛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