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重返人間(第2/2頁)

楊松不明白張鸞山此舉何意,卻也明白,張鸞山也許是改變戰局走向的一個巨大變數,只是他此時有心無力,只能勉強應付蘭玄霜,卻無法阻擋張鸞山,徒呼奈何。

蘭玄霜身兼佛道兩家之長,手中白骨屠刀既有佛門戒刀的神韻,又有道門法刀的淩厲,變化無方,關鍵是這套刀法她從未在人前用過,便是上官莞等人也不知曉,更不用說楊松這個儒門之人。

楊松對上蘭玄霜,只覺得對方刀法奇變萬千,似是不在寧憶之下,再加上他與張鸞山一戰後元氣大傷,一時間只有招架之功,而無反攻之力。

就在張鸞山離去後不久,一道巨大光柱從天而降,剛好落在承天門外,大半個帝京城轟然震動,如同發生百年不遇的地震。

承天門是皇城和內城的界限,過了此門就是帝京大陣的範圍,在此門之外,大陣便無可奈何。

光柱緩緩散去,顯現出兩道身影,正是重返人間的李玄都和龍老人。

只見李玄都周身燃燒著熊熊陰火,在“陰陽仙衣”上的遊走不定,陰火中又有十三道劍影時隱時現。龍老人則是有兩條長龍環繞周身,一條由“傳國璽”所化,一條由他本身氣機所化,雙龍交錯纏繞,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

龍老人深呼吸一口氣,兩條金龍被他收入袖中,雙袖隨之鼓蕩,瞬間充盈“浩然氣”。

李玄都身上的“陰陽仙衣”也隨之陰陽轉化,由黑衣化作白衣,陰火和劍影消失不見,只剩下三朵蓮花。

兩人同時向前一步,“叩天門”與“素王”再次相擊,生出浩蕩漣漪,向四周擴散開來,所過之處,廣場上的玉白地磚被悉數掀起,滿目狼藉。

一劍之後,兩人出劍不停,因為兩人速度太快的緣故,甚至看不到兩人的身影,只能聽到一聲聲遲來的劍鳴,就好似先見電光再聞雷聲。

此時兩人出劍,已經是返璞歸真,直來直去,誰的出劍速度更快,誰的劍氣更盛,誰就能更勝一籌。只是到了現在,兩人仍舊在伯仲之間,難分高下。

兩人對於此種境況都是心知肚明,反倒是龍老人更感急迫,道理也很簡單,因為人數的差距,儒門已經全面處於劣勢之中,龍老人必須盡快擊敗李玄都,方能騰出手來扭轉局勢。

至於儒門為何落得如此境地,倒也不奇怪。

粗略來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詳細來說,早在百余年前,儒門就已經顯露頹勢,若不是有心學聖人以一己之力扭轉乾坤,強行為儒門續命,那時候的儒門就該讓出天下共主的位置。而在心學聖人離世之後,儒門自知實力不足以壓倒道門,便大搞平衡之策,挑動道門內鬥,既能削弱道門實力,又能讓四分五裂的道門有求於儒門,儒門以超然姿態居中平衡江北、江南、西北、遼東等幾大道門勢力,扶弱抑強,儒門仍舊是天下共主。

這一點,道門中的有識之士早已看清,所以整合道門勢在必行,為此,張靜修、李道虛可以放下多年成見,實乃是大氣魄。當李玄都站在前人的基礎上整合道門,已經在下坡路上走了多年的儒門必然不是道門的對手。

這大約便是大勢所趨。

龍老人作為儒門首領,如何不明白這個道理?此時儒門興衰系於他一人身上,如何能不急?

於是龍老人奮力一劍。

天地似乎為之搖晃。

帝京城上空風雷聲大作。

整個廣場的地磚悉數化作齏粉。

就連四周的城墻也出現了許多裂痕。

誰能擋得下這一劍?

只有李玄都了,也只能是李玄都。

李玄都毫不遜色的一劍迎上。

有形的“叩天門”對上無形的“素王”。

一瞬間,頭頂天幕下垂百丈,腳下地面陸沉三尺。

劇烈的氣機震蕩之下,兩人竟是都握不住手中之劍。

“叩天門”沖天而起,直入九天之上,不見蹤跡。

“素王”則是從南向北,穿過承天門,進入宮城,沿著帝京城的中軸線,撞入太玄殿中,最終越過七層台階高台上的寶座,釘在龍椅後方的雲龍紋髹金漆屏風上,不見劍身,劍柄仍舊顫動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