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幽燕總督(第2/2頁)

這也就罷了,更讓他頭疼的問題是糧草。

帝京的糧食供應主要來自江南,靠大運河供應,大運河又與東海息息相關。

為何秦家辛苦經營遼東多年,遲遲不敢入京,待到李玄都掌權之後,就立刻將入關提上日程?關鍵就在於李家。

過去多年,李道虛執掌清微宗和李家,幕後支持謝雉,如此一來,海路不通,遼東無法借道齊州。除非攻占潞縣,否則根本無法封鎖漕運,只能選擇強行破關,在帝京城外與天下勤王兵馬決戰,勝負殊為難料。若是大敗,便是萬劫不復。

如今李玄都執掌李家,同意了遼東的借道之舉,意味著遼東可以分兩路入關,同時李玄都又將船隊兵分兩路,一路進逼渤海府,一路南下進入大江,封鎖漕運。

遼東叩關的同時,清微宗封鎖大江,阻隔大江以南的漕運,金陵府的錢家又掌握了漕幫,在這種情況下,哪怕遼東大軍未曾攻占大運河北端的潞縣,帝京城的漕糧也已經斷絕。至於海運,更是想也不要想,且不說清微宗的船隊,就算能突破清微宗船隊的封鎖,又該在何處靠岸?渤海府已經被圍,帝京城是不靠海的。

時至今日,帝京城僅是維持城內百姓和京營的口糧供應都十分艱難,更何況徐載元這些勤王的異地客軍。在徐載元抵達城外之後,朝廷雖然象征性地給徐載元調撥了一批糧草,不過杯水車薪,根本支撐不了幾日。

都說打仗不差餓兵,大魏官軍長年欠餉,將領吃空餉,喝兵血,火器陳舊,甲胄腐朽,充斥地痞無賴之流,如今又糧草不濟,自然人人意志消沉,還有什麽戰力可言,又怎麽能讓他們去拼命。

反觀遼東大軍,與大魏官軍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官職一樣,戰法一樣,除了甲胄顏色之外,遼東大軍就是一支足額足餉、裝備精良、賞罰分明、以良家子為主的大魏官軍,卻能將士用命,戰無不勝。

遼東大軍似乎有意把事情做絕,清微宗船隊封鎖了大運河的南端還不滿意,還要把大運河的北端也一並封鎖才肯罷休,就在徐載元抵達南城後不久,遼東大軍竟是直奔潞縣而來。

朝廷很快便反應過來,遼東不是為了封鎖大運河,而是占據了潞縣之後,遼東大軍就可以通過大運河從蘆州、江州調運糧食,這是要反客為主了。

大運河全長三千六百余裏,清微宗能截斷漕運,朝廷同樣能截斷漕運。

朝廷一面下令讓荊楚總督截斷漕運,一面又要徐載元守住潞縣。在朝廷諸公看來,帝京城高池深,僅憑京營的三大營便可牢牢守住,徐載元的三鎮兵馬不必一味固守成外,不如主動出擊。

徐載元心中叫苦,一幫只會紙上談兵的書生胡亂指揮,不切實際,非要將這幾萬可戰之兵一戰敗光不可,沒了這些老卒,再招的新兵,是連火銃都端不穩的,連馬也不會騎的,如何抵禦遼東的精銳大軍?

只是朝廷的命令,他也忤逆不得,若是抗旨不尊,那便是對抗內閣,對抗朝廷,他若不想步晉王、唐王、蜀王的後塵,只能聽令行事。

朝廷也知道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道理,又下旨意,斬首一級,賞銀十兩。

以前的時候,懸賞金帳首級,因為金帳人的相貌和發髻與中原不大相同,易於辨認。可遼東大軍與中原大軍別無二致,甚至遼東軍中許多人都是從中原逃荒過去的,為了防止殺良冒功,又因為遼東甲胄為黑色,故而以遼東甲士的頭盔為憑證。

徐載元懷著萬般不願的心情,率領大軍離開剛剛建好的壕溝營寨,馳援潞縣。

此時秦清的中軍大帳距離潞縣只有不到五十裏了。

秦清聞聽徐載元率軍馳援潞縣的消息之後,對身旁的秦素道:“徐載元算是如今朝廷中為數不多的知兵之人,可惜隱士們長於宮廷陰謀,卻不通兵事,書生用兵,早晚要讓這位唯一能夠領兵的宗室重蹈‘天下棋局’中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