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北海堂

北海府是齊州首府,州城所在。

李家祖宅也在北海府城中,李家的歷代家主由此被世人稱作李北海。

不過因為李家和清微宗的特殊關系,許多李家族人都在東海各島或是沿海的蘭陵府等地購房置地,祖宅這邊難免有些冷清,只有那些隱退下來或者一直閑賦之人才會在北海府這邊居住。

不過李家也不是真就放任祖宅不管,畢竟祠堂、墓田、祭田都在這邊,是李家的根基所在,所以每年都會有大批李家人返回祖宅這邊掃墓祭祖,也算得隆重,只是一般而言,身為家主的李道虛並不露面,而是由李元嬰代勞,在李元嬰之前則是李道師代勞。

饒是如此,在北海府地界也沒人敢小看李家,哪怕是當年青陽教占據了北海府,仍是不敢侵占李家半分土地,留在北海府的李家族人還是該怎樣便怎樣,不管城頭變化大王旗。

這是李家的底蘊。

這次新老家主更替,對於李家來說是大事,上次家主更替還是在幾十年前,所以近乎九成的李家人都選擇回家過年,既是參與祭祖的大事,也是“覲見”新家主,關鍵還是後者。畢竟祖宗未必能保佑自己飛黃騰達,可對於這位家主來說,就是一動嘴皮子的事情。

雖說好些人從未與這位長年不回李家祖宅的新家主謀面,但都聽說過新家主的大名,甚至可以說是如雷貫耳,那些事跡都不必多言,哪一樁哪一件都能說道許久,尤其是壓倒了與李家為敵多年的上清府張家,更讓李家人與有榮焉。

按照齊州風俗,祭祖都選在大年三十這一天,李玄都是臘月二十九回來,等同是先正式接任家主之位,然後再以家主的身份去祭祖。

接任家主之位的地點自然是李家祠堂。

祠堂有多種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孫平時有辦理婚、喪、壽、喜等事時,也會選在祠堂。另外,族老們商議族內的重要事務,也會選擇祠堂作為議事場所,以示祖先在上面看著。

祠堂組早建於墓所,曰墓祠。大晉時理學聖人以《家禮》立祠堂之制,從此稱家廟為祠堂。

當時修建祠堂有等級之限,民間不得立祠。到本朝世宗皇帝,才許民間皆聯宗立廟,不過只有做過皇帝或封侯過的姓氏才可稱“家廟”,其余稱宗祠。以此而論,李家祖上是出過皇族帝王,太上道祖也姓李,還被封為“太上玄元皇帝”,比儒門聖人的王號要高上一等,可如今的李家又充斥了大量的義子、女婿,真要論血統,那也未必,所以李家的祠堂還是稱之為李家宗祠。

李家宗祠也是歷代族長家主行使族權的地方,凡族人違反族規,要在這裏公開處置,有些類似於縣衙,又附設宗學,族人子弟就在這裏上學。

正因為這樣,李家宗祠並非一間屋子那麽簡單,而是一座獨立的門戶院落,規模遠超普通人家的府邸,只是稍遜於李家祖宅。

當李玄都一行人下了白龍樓船,在李非煙的帶領下,來到李家宗祠外面的大坪時,此地已經是人滿為患。

這些皆是李氏族人,在此等候多時了。

站在最前面全是垂垂老矣的白發老者,這是李家的“道”字輩老人,雖然李道虛是女婿,但因為李家的規矩,女婿與義子一般,都是以兒子看待,所以按照輩分,這些老者要麽是李玄都的伯父,要麽是李玄都的叔父,而不是從李卿雲那裏以舅舅而論,這也是李玄都稱呼李非煙為“姑”而不是“姨”的緣故。

這些人,李玄都大多未曾見過,李玄都真正認識的只有三人:李非煙、李道師、李世興。

在“道”字輩之後,便是“如”字輩,都是李玄都的同輩人,不過李玄都年小,除了李太一之外,都是他的堂兄,沒有堂弟。許多“如”字輩之人也已經是兩鬢風霜,甚至是兒孫滿堂,大多是與張海石、司徒玄策一般年紀。

此時李如是和李太一就站在其中,兩人雖然年小,但身份不同,站得頗為靠前,讓李玄都一眼就能看到。

再往後便是“法”字輩,也不算年輕了,不乏不惑年紀之人。哪怕李玄都站在“法”字輩中,也算不得年長。

反倒是這麽多人顯得李玄都格外年輕,在最為看重年歲資歷的宗族之中,李玄都的年齡實在不占什麽優勢,只是因為他成就太高,這才無人敢說什麽,要說換成前些年,哪怕李玄都已經躋身天人境,又是李道虛親自任命,也要招來非議。

眾人見到李玄都,齊齊作揖行禮。

李玄都趕忙快走幾步,扶住了最前方的幾位“道”字輩老人,然後朝著眾人團團拱手:“不敢當,不必多禮。”

眾人分開一線,讓出了通往祠堂的道路,為首的一名白發老者大聲道:“請族長進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