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浩然正氣(第2/2頁)

李玄都輕聲道:“天下之人不直大魏朝廷久矣。”

話音未落,李玄都所用的各種功法驟然一收,改為儒門的“正氣歌訣”。

當初寧奇夜見李玄都,便送了他一部上成之法“正氣歌訣”,此法乃是前朝最後一位大丞相所留,與亞聖的“浩然氣”合稱為“浩然正氣”。那位大丞相也是修為通天,可惜死在了金帳眾多高手圍攻之下。

李玄都從來都是博采眾家之長,自然來者不拒,也潛心修煉此法。只是此法初時不見成效,不管李玄都如何修煉,也養不出浩然之氣,李玄都便暫且擱置一旁。直到李玄都來到這象征江山社稷的社稷壇中,才在一朝之間有感而成,可謂是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三年不飛,一飛沖天。

儒釋道三家各有所長。佛門長於神道,許下各種大宏願,收集香火願力鑄就佛國金身;道門長於天道,追求天人合一之道,駕馭天下萬物為己用;儒門長於人道,所以注重入世出仕,講究教化萬民,治理天下,儒門之氣運與人道氣運息息相關。

人道昌隆,儒門便聖賢輩出,如前朝和本朝氣運鼎盛時,便先後有理學聖人和心學聖人出世,橫壓當世。只是天下大亂時,儒門便青黃不接,正如眼下此時。這也是儒門自心學聖人之後便盛極而衰的緣故,時至今日,只剩下龍老人一個長生之人獨力支撐,大祭酒們也個個須發皆白,垂垂老矣,倒像是儒門懸著的最後一口氣。

李玄都棄自己精通的各種功法不用,改用儒門功法,實在是有些出乎李道虛的意料之外,只是李道虛也一直用“玄微真術”這門上成之法,倒也不曾小覷了李玄都。

改用“正氣歌訣”的李玄都氣態渾然一變。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香火願力終有消亡衰敗之時,可天地萬世不滅,人道長存。

人道有興衰。

於儒門而言,人道衰落。可是放眼天下,關外遼東卻是“勃勃生機”,何嘗不是另外一種興盛?

李玄都支持遼東取代大魏,不是因為他與遼東之間有親誼,不是因為他娶了秦家的女兒。他曾經親自去過遼東,將三州之地大致走了一遍,從屯田到馬場,再到山林漁獵、作坊、海貿,都完整看了個遍,也與普通百姓交談過。

同時,他也走遍了關內中原江南西北等地,看過了那裏的風土民生。

李玄都不像地師思慮深遠,要從術上求突破,要讓天下之土地能養得起天下之人;也不似司空道玄、白鹿先生等人,在人心、國運上不停打轉。

他想得未必周到,卻看得明白,中原大地,流民遍地,餓殍遍野,赤地千裏,乃至於西北等地,易子而食,人相食。可遼東卻能做到衣食足,無凍餓之虞,居者有其房,耕者有其田,孰高孰下,孰優孰劣,又何必去辯?

於是他來到帝京,他要日月換新天,求天下太平。

儒門丟了的人道大勢,李玄都替儒門撿起來。

儒門此時是運去英雄不自由,李玄都如今卻是時來天地皆同力。

李玄都一掌平平推出,“正氣歌訣”生出磅礴巨力。

這股巨力並非來自於李玄都本人,而是來自於人道大勢,就如佛門駕馭香火願力,神仙駕馭神力,皆是外力之故,只要外力足夠,神仙也可抗衡天仙。

李玄都運轉“正氣歌訣”,掌中蘊含的不再是劍氣,而是儒門的“浩然正氣”,比起諸位隱士和大祭酒的“浩然氣”多了一個“正”字。

“正氣歌訣”本就脫胎於“浩然氣”,修煉到最後也是“浩然正氣”,所不同的是,“浩然正氣”並非養成,而是自人道大勢得來,近乎於佛道兩家的神道之法,只是並非假托鬼神佛陀,而是人心可用。

李道虛對上這一掌,渾身巨震,竟是向後倒滑出去,面皮上湧起一抹潮紅之色,七竅血流。

誰也不曾想到,自徐無鬼飛升之後便是天下第一人的李道虛,竟然被李玄都從正面一掌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