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推心(第2/2頁)

李玄都知道張靜修說的是實情,可還是有些無奈,道:“所以大天師與聖君在暗中議和,表面上還是勢不兩立,實際上各自相安無事,我們這邊整合道門,聖君那邊爭奪草原。”

張靜修道:“這天底下的事情不是想怎樣就怎樣的,剿滅七宗,說起來容易,上下嘴唇一碰就是,可真要去做,就不知要耗費多長時間,花費多少心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我們這代人就是將道門在名義上重歸一統,至於接下來,如何選出一位大掌教,如何收復西北諸宗,使得道門實質上歸於一統,那就是你們這代人的事情,我們沒有做完的事情,希望你們這代人能夠做完。”

李玄都默默點頭。

張靜修接著說道:“人當然要往長遠看,可重要的還是當下,如果當下都過不去,就沒有以後,沒有以後,看得再遠又有什麽用?”

李玄都又問道:“可大天師的話已經說出去了,我們總不好什麽也不做。”

張靜修微笑道:“當然要做些什麽,不過要徐徐圖之,可以先把那個已經半死不活的皂閣宗徹底消滅掉,還有藏在帝京中的真傳宗和渾天宗,我想李道兄應該很樂意把這兩個宗門連根拔起,因為這是太後娘娘可以直接調動的力量,若是沒了他們,太後娘娘就只能更依仗老李先生,那麽李道兄在帝京的權勢和影響便會隨之更上一層樓。當然,遼東的秦先生也會樂見其成,誰也不喜歡叛徒。”

李玄都點了點頭:“七去其三,還剩下四家,就是西北諸宗的最核心力量,雖然從情理上來說,我們礙於自己內部的重重矛盾,不會繼續進攻,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如果出現這個萬一,澹台雲很有可能會與地師再度結盟互保。”

張靜修道:“到了我們這個位置,只能講利害,不能講人情,貧道可以與老李先生講和,聖君當然也可以和地師講和。有些時候,是分是和也由不得我們,有利則聚,無利則散。你不要覺得一個‘利’字難聽,你說為了天下蒼生,到底是為了什麽?”

李玄都一時不知該如何答話。

張靜修道:“朝政是什麽?關鍵在於財政,天大的矛盾,只要有錢,都可以遮掩過去,粉飾太平。可沒有錢,癬疥之疾也會變成沉珂重病。涉及到財政的又是什麽?徭役、賦稅、民生、兵役、以及各種支出。就拿養兵來說,每多養一個兵,就要少一個種田之人,少了一份賦稅,多了一份軍餉,一來一去之間,便是兩倍之數。還有,有些地方遭了災,顆粒無數,只有架鍋煮米的,沒有架鍋煮道理的,道理能吃嗎?能果腹嗎?可是賑災的糧米不是憑空生出來的,要錢,賑災的錢從哪裏出,是地方藩庫還是戶部國庫?亦或是地方豪強大戶?賑災之後要不要免去來年的賦稅,如果落下了虧空,又要從何處彌補?錢從哪來?這些哪個不是與‘利’有關。若真如那些書生所言,拋開一個‘利’字去大談天下蒼生,那麽所謂的‘天下蒼生’就是一個空洞口號,所謂的救民於水火也只是空中樓閣。”

張靜修放緩了語氣,輕聲說道:“爭名奪利,並不存在貶義和褒義,‘利’不會憑空掉下來,要自己去爭,為了天下蒼生其實就是為民爭利。有人貪利,有人貪名,其實名也是看不見的利,爭名奪利,爭的還是一個‘利’字。你爭一己私利,要被人唾罵,可要為國爭利、為民爭利,為眾爭利,那就是義之所在的好事。所以貧道也好,李道兄也罷,所代表的不僅僅是我們一人,不能從心所欲,更不能想做什麽就做什麽,想讓誰死就讓誰死,這個道理,紫府也應該明白。也正因為如此,貧道才會說,有些時候,是分是和,也由不得我們。所謂快意恩仇,早就與我們無關了。”

李玄都心中明白,張靜修這是在說服他,要顧全大局,李玄都心中失望,明白這位忠厚長者雖然比師父更進了一步,但也就止步於此了。正如他所說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和使命,接下來就要看後來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