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南鬥劍陣

李玄都和張靜沉鬧出如此大的動靜,其他的太平宗長老也被驚動,沈元齋、沈元舟、許飛白、郁仙、司空藻等人陸續來到太平宮觀戰。

沈元重一開口,其他人也看出來了,此時李玄都雖然用的是劍招,但明顯有太平宗“南鬥二十八星陣”的影子。

除了秦素之外,包括張靜沉在內,都以為是李玄都以劍法演化陣法,就像把拳法掌法化入劍法之中是一樣的道理,算不得什麽了不起的手段。唯有秦素明白,李玄都是將整個“南鬥二十八星陣”和“北鬥三十六劍訣”拆解之後,又在“太平青領經”的基礎上,重新創出的一門新劍訣,這門劍訣不僅僅有“南鬥二十八星陣”的影子,也有“北鬥三十六劍訣”的影子,只是太平宗中人並不精通“北鬥三十六劍訣”,未能看出。如果僅僅將其當作是“南鬥二十八星陣”來應對,必要吃個大虧。

面對李玄都開始變化收縮的劍訣,張靜沉再次引動天象變化。

天空中黑雲如墨,在黑雲中有五點光亮依次浮現,好似夜幕上的星辰,不過李玄都很清楚,那並非是什麽“星辰”,而是一團團凝練到極致的球形雷電,就好似一顆顆珠子,懸浮於天空之上,排列陣勢,反而把李玄都籠罩其中。五顆雷珠就好似是五指成鉤的指尖位置,而李玄都剛好處於掌心向下覆蓋的位置。

此乃正一宗的“五雷法”,雷分五行,是為金土水火土,五行流轉,法用萬物,幾乎可以化解任何術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五雷法”與“太易法訣”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在威力上略有不如,故而當日面對徐無鬼的“太易法訣”,張靜沉並未用出此法。

五雷降下,在“五雷法”的威力之下,李玄都的劍氣開始層層崩解,但就在此時,突然有點點星光浮現,化作六氣之屬,令五行雷法不能正常相生相化,甚至出現了明顯的凝滯。

李玄都並非迂腐之人,他在自創“南鬥二十八劍訣”時,將自己一身所學悉數融入其中,所以此劍並非是“逍遙六虛劫”,而是“南鬥二十八劍訣”,算是李玄都取巧,畢竟張靜沉以言語擠兌在先,也怪不得李玄都如此。

太平宗眾人面面相覷,那點點星光的確像是太平宗中借用星辰之力的手段,可他們卻是不知道為何有如此威力,就連正一宗的雷法也能克制。太平宗眾人自然不會聯想到獨屬於地師一人的“逍遙六虛劫”,而是第一時間想到了傳說中完整版的“太平青領經”,也必然是大成之法才能有如此玄妙。

少了五行輪轉之後,五顆雷珠仍舊是威力驚人,但是已經威脅不到李玄都,被李玄都連出五劍,一一化解。

此等六氣手段,張靜沉也是第一次見到,好勝心陡然而起,法相五指一轉,五道天雷劃破長空,分別按照五種玄奧莫測的軌跡,再次絞殺向李玄都。

李玄都手中“人間世”一化二十八之數,二十八劍分列四周虛空之中,星輝漫湧。這是李玄都借用“太陰劍陣”和“南鬥二十八星陣”所創出的“南鬥劍陣”,“太陰劍陣”是以“太陰十三劍”十三式為根基支撐,“南鬥二十八星陣”是以周天二十八宿為基礎,李玄都的劍陣便是上應星辰之力,下用劍器劍訣,取用兩家之長。

按照道理來說,將兩種截然不同的功法融匯一處十分困難,但李玄都最大的優勢便是“太平青領經”,相較於其他的大成之法,“太平青領經”似乎沒有太多出彩之處,既沒有“五雷天心正法”的煌煌天威,也沒有“太陰十三劍”的詭秘難測,可“太平青領經”卻能位列大成之法,關鍵就在於它的兼容並蓄,不著形相,無跡可尋,只要身具此法,再學其他功法,事半功倍,而且沒有絲毫障礙沖突,甚至還能模仿別人的絕學。

換而言之,“太陰十三劍”有“太陰十三劍”的運氣法門,“北鬥三十六劍訣”有“北鬥三十六劍訣”的運氣法門,“慈航普渡劍典”有“慈航普渡劍典”的運氣法門,各不相同,涇渭分明,而李玄都練成“太平青領經”之後,卻能摒棄這些運氣法門,直接以“太平青領經”用出“慈航普渡劍典”、“太陰十三劍”、“北鬥三十六劍訣”。這便是李玄都已經被地師廢去“太陰十三劍”卻能用出“太陰劍陣”的緣故,不過此法也有弊端,固然能偷天換日、魚目混珠,模仿上成之法不遜原版分毫,但在模仿其他大成之法時,終究是似是而非,所以李玄都用出的“太陰劍陣”空有形似而無神似。不過李玄都發現如果不以此法模仿其他功法,而是用來融合其他功法,卻能發揮出乎意料的絕佳效果,於是他開始以“太平青領經”為基礎總結歸納自身所學,方有了“南鬥二十八劍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