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論道(第2/2頁)

“兵家就更簡單了,就是從將軍的視角看待天下,所以兵家常常與儒家混雜在一起,因為將軍多是貴族,當然也有不同,兵家不講究‘仁’,它講究的是如何動員兵力,如何攻城掠地,兵家是不可或缺的,但也始終不能主導天下。”

“縱橫家就是一群說客、投機之人,也有帝王善用此道,就是通過各種手段使得各方處於一種平衡之中,然後尋求人性的弱點,扶弱抑強,從中謀利。”

“最後就是道家了,為什麽我最喜歡道家,因為道家超脫了人的範疇。不管是帝王、貴族、將軍,還是工匠、說客,都在人的範疇,而道家卻能跳出去,難能可貴。儒家有聖人和亞聖,道家有太上和南華,太上是站在天道的視角去看天下,所以將人道的不足看得一清二楚,太上說:‘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余。’天道是什麽?天道就是日月更替、春去秋來的規律。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呢?天之道是平均,用多余的去彌補不足的,而人道卻是用不足的去奉養多余的,也就是用百姓來奉養貴族,百姓已經貧苦,卻還要奉養富足的貴族,這就是人道。所以人道不能長久,天道才能永恒。這也是不管儒家怎麽修修補補,總要天下大亂的原因,如今中原大亂,未嘗不是天道對於人道的修正。南華在《南華經》中講述過一個故事,大概意思是說:‘有個國家在蝸牛的左角,名字叫觸氏,有個國家在蝸牛的右角,名字叫蠻氏,正相互為爭奪土地而打仗,倒下的屍體數也數不清,追趕打敗的一方花去整整十五天方才撤兵而回。’如果長生天來看人間紛爭,大魏與觸氏何異?金帳與蠻氏何異?”

李玄都曾經在萬象學宮聽司空大祭酒以儒家觀點說國家興亡,如今再聽金帳國師以道家觀點來闡述,截然不同,大受脾益,誠心說道:“國師學究天人,晚輩受教。只不過人終究是人,而不是天地神明,所謂物傷其類,天地可以不在乎千千萬萬人之死,因為並非同類,但人不能不在乎。”

國師說道:“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要求長生,最終超脫而去。”

李玄都說道:“既然如此,國師又何必為老汗續命?”

國師搖頭道:“求超脫,即是未能超脫。若已超脫,何必再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