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一人破陣

清微宗和太平宗俱是出自當年的太平道,兩者各自繼承太平道的部分道統,側重各有不同,籠統來說,清微宗是北鬥主死,太平宗是南鬥主生,故而清微宗以殺伐劍道為主,而太平宗的手段則以奇門遁甲為主。不過這不意味著兩者互不相通,清微宗有“玄微真術”這類奇門手段和各種劍陣,太平宗也有“七玄絕劍”、“萬化繞指劍”等劍道功法,關鍵在於主從不同,到底是以劍道為主,還是以奇門遁甲為主。

“七曜星羅陣”雖然是太平宗的陣法,但對應的並非是南鬥六星,而是北鬥七星。李玄都身為清微宗中人,很快就看出了其中關鍵所在。七人中為首之人位居天樞,與天璇位、天璣位、天權位組成鬥魁,玉衡位、開陽位、搖光位組成鬥柄。在北鬥七星之中,以天權光度最暗,卻是居於魁柄相接之處,最是要沖,因而必須有修為最高之人擔任,鬥柄中以玉衡為主,則由修為次高之人承當。

七人以陣法聯手迎敵時,等同一人,正面首當其沖者猶如一人身兼數人功力,威不可當。若是陷入陣法之中,除非將七人中打倒一人,否則決然無法逃出,陣中七人以靜制動,擊首則尾應,擊尾則首應,擊腰則首尾皆應,牢牢將敵人困於陣中。

不過此陣也有一個致命缺陷,若能深諳此陣奧妙,便能以主驅奴,制得七人縛手縛腳,不得自由施展。

李玄都想明白其中關鍵之後,初時裝作不識得此陣奧妙,只守不攻,似是疲於防守卻無破敵之法,令七人放松警惕,然後突然出手,看似是擊向空處,實則是攻向境界修為最低的搖光位之人,迫使七人顯出身形。

七人立時一驚,修為最高的天權位之人立時呼嘯一聲,帶動陣法向李玄都攻來,七人如同一柄利劍刺向李玄都。只是李玄都早有防備,只是稍稍變化方位,便躲過這一劍,使得七人攻他不到,反而讓七人都是門戶洞開,處於李玄都的攻勢之下。七人見一擊無功,陣勢立時變化,鬥魁四人向後,鬥柄三人轉向李玄都,以修為次高的玉衡位之人對上李玄都。

李玄都已經占據主動,進可攻退可守,此時卻想要從正面領教下這七人的修為,於是不閃不避,運轉自己所學功法中最為勢大力沉的“大寶瓶印”,一掌拍出。

李玄都生平所學,堪稱是包羅萬象,只是有一個不大不小的缺點,那就是機巧有余,而樸拙欠缺,李玄都無論劍法也好,還是拳掌也罷,都是走變化靈巧一道,缺少那種大巧若拙的直來直去手段,金剛宗的“大寶瓶印”剛好彌補了這一點,使李玄都也能以力破巧。

面對李玄都的一掌,七人同時一聲呼喝,變作一線,其後六人同時右手長劍負後,伸出左手按在前一人的後背上,最終七人之力悉數匯聚於最前方的玉衡位之人身上。

此人以七人之力對上李玄都的雙掌,只覺得一股排山倒海的磅礴巨力襲來,好似滾滾大潮,綿綿不絕,一浪接著一浪,一浪更比一浪強。

那玉衡位之人乃是七人中修為次強之人,平日裏也曾與宗內的天人境前輩有過切磋,可萬沒有見過這等天人境界,僅以氣機多寡而言,幾乎是尋常天人境大宗師的數倍,若非不能搬運天地元氣化為己用,已是不遜於天人無量境。

這便是李玄都身負五大玄功的神妙所在了,五行齊聚,生生不息。長生地仙的五氣朝元境界就是在體內自成一方五行小天地,周流不息,是為金丹大道。李玄都是李道虛教出的弟子,雖然對於長生境界的玄妙不知其所以然,但卻能知其然,由此悟出的假丹之道,固然比不上真正的金丹大道,卻能有些許異曲同工之妙。

這幾人僅僅是歸真境,豈能盡知天人境乃至是長生境的玄妙?此時對上李玄都,只覺得驚駭欲絕,甚至生出幾分不可匹敵之感。

八人如此相持片刻之後,竟是拼了個不分上下,甚至李玄都還猶有余力。平心而論,李玄都的長處在於靈活多變,各種手段層出比窮,並不擅長你打我一拳我還你一拳的呆仗,此時無異於以己之短攻敵之長,卻能不分勝負,換而言之,他只要稍用手段,就能盡敗七人。

那七人身為歸真境宗師,見識不淺,雖然不知道什麽是假丹,但也知道江湖上從來只有取錯的名字,沒有取錯的外號,李玄都未必能飛升玄都紫府,可紫府劍仙既然被贊譽為劍仙,一身本事必定都在三尺青鋒上面,此時還未出劍,就逼得他們七人如此狼狽,若是出劍,他們七人豈有勝算?

想到這兒,七人不由一陣泄氣,心知憑借他們七人多半是攔不住這位紫府劍仙了。

江湖上於“恩仇”二字,看得最重,有時結下深仇大恨,報仇時卻要說前來報恩,比如說道:“在下天寶二年承閣下廢了一身修為,此恩此德,豈敢一日或忘?今日特來酬答大恩。”而所謂有事相求,往往也不懷好意,比如說最為有名的“借你項上人頭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