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道高一尺

正一宗雄立世間多年,自祖天師創立天師教以來,就以驅邪誅鬼為己任,當年祖天師先破蜀州巫教,後又滌蕩酆都群鬼,由此奠定了天師教的立教根本,並在雲錦山上設立鎮魔台、鎮魔井。前者是一處刑場,有那為禍人間的妖孽鬼魅之流,或是邪魔之輩,被天師教捉拿之後,直接在鎮魔台上將其斬首,滅其神魂。在很大程度上,天師教在世間無與倫比的聲望,是依靠誅殺無數邪魔妖孽積攢起來的,對於尋常人而言,是赫赫威名,對於妖孽邪魔,就是赫赫兇名。

不過若是一味用強,過剛而折,道家講究剛柔並濟,於是又有了鎮魔井。乍一看去,鎮魔井似乎與尋常水井無異,但是此井其實是一座倒懸洞天,共分九層,如同牢獄,根據修為境界不同,在不同層次中鎮壓著眾多鬼魅、妖魔和邪道、魔道中人,玄女宗的玉牢與之相比,實在是雲泥之別,唯有天蒼山妙真宗的鎖妖塔才能與其相比。

天師教將罪不至死的妖魔邪道投入井中,只要能誠心悔過,經過天師教的考核之後,便可從鎮魔井中放出,為天師教效力。如此一來,避免了許多邪道中人在落敗之後明知必死而行玉石俱焚之舉,同時也間接壯大了天師教的勢力,這便是細水長流,也算是有容乃大,否則僅憑張氏一姓之力,斷不可能興盛千余年。日後的皂閣宗不懂這個道理,縱然興盛一時,卻難以長久。

祖天師創立天師教時,還有一位同時代的太平祖師,憑借《太平青領經》創立太平道,繼而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為號起兵,席卷天下,敗於祖天師之手的巫教改立為五鬥米教之後,也積極響應太平道起兵。兵敗之後,鼎盛一時的太平道近乎滅絕,殘余弟子退入太平山,吸納了部分墨家弟子和陰陽家弟子,建立太平宗。五鬥米教弟子則是脫離太平道,歸順了日漸強盛的天師教。

太平道滅絕之後,祖天師之孫系天師吸納五鬥米教,勢力大盛,時值天下大亂,遂率領天師教起兵,占據蜀州、吳州、瀟州等地,割據自治,形同一國,天師等同皇帝,後兵敗歸降,解散天師教,改為正一宗。

後來正道十二宗結盟,正一宗和太平宗能夠成為正副盟主不是沒有原因的,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兩家都曾經志在天下,占據半壁江山,其他宗門充其量是一地豪強,不可同日而語。

時至今日,五鬥米教、太平道、天師教都已是明日黃花,可正一宗和太平宗仍舊雄立世間,尤其是正一宗,除了解散大軍和教民之外,幾乎與當年的天師教一般無二,故而許多傳統也都留了下來,其中就包括鎮魔台和鎮魔井,尤其是鎮魔井,其中鎮壓了許多邪道中人,有許多更是張靜修親手投入其中,甚至有人懷疑失蹤的宋政便是落入了正一宗的手中,此時正被鎮壓於鎮魔井中,只是大天師張靜修對此諱莫如深,既不承認,也沒有否認,使得許多正一宗弟子也有此類懷疑。

至於真相到底如何,只有正一宗和邪道五宗的寥寥幾位大人物才能知曉。

按照道理來說,長年鎮守鎮魔台的鎮魔法師張靜沉就應是知情人之一,執掌邪道五宗大權的地師徐無鬼也是知情人之一。

徐先生出現在鎮魔台上,一出手便將一位天人境大宗師變成了冰雕,這等修為手段,張靜沉自問萬難做到。

兩人隱隱對峙。只是相較於張靜沉如臨大敵,背負雙手的徐先生更顯雲淡風輕。明明是在雲錦山大真人府鎮魔台,正一宗最為防備森嚴之地,可好像他才是此地的主人。

以張非山為首的眾多正一宗弟子匆匆趕到,沒有上到鎮魔台,而是站在距離鎮魔台不遠處的山路上。

然後他們看到了那座冰雕。

能出現在此地的正一宗弟子,都可以算是正一宗的精銳,馬上便有人認出了這座冰雕的身份。

山路上立時響起了一陣驚呼之聲,許多正一宗弟子的臉上流露出震驚神情。

竟然有人在正一宗的禁地大打出手,此人到底是誰?

徐先生環視一周,淡笑道:“張靜修本尊不在此地,‘天師印’不在此地,白繡裳也不在此地。沒有三位天人造化境聯手,怕是奈何不得我。”

張靜沉輕聲道:“雖然沒有三位天人造化境的高手,但是有‘太上三清龍虎大陣’。”

話音落下,層層排列在上空的圓環如海潮一般上下湧動,繼而有重合的趨勢,然後就聽天空中突然傳來一聲巨大虎嘯怒吼,如春雷湧動,若有鬼魅之流,僅僅是這一聲大吼,便可被生生震散,可見一只遮蔽了半邊天幕的白色猛虎虛影緩緩浮現,一只爪子便有一座殿閣之大,整體如山嶽一般,煞氣激蕩,直沖天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