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約而至

大船靠岸,張海石第一個下船,隨後是李玄都、陸雁冰、秦素幾人。

張海石對李玄都道:“齊州的事情,我就不參與了,免得老宗主再生其他猜忌之心,我那座別院,你盡管拿去用便是,就算夷為平地也沒什麽幹系。”

李玄都沖張海石作了一揖,卻沒有說話,一切盡在不言中。

張海石一揮大袖,示意那艘大船自行離去,然後獨自一人踏波而去。

送走張海石之後,一行三人去往最近的一座縣城,名作風山衛。

大魏的軍制施行衛所制。自帝京達於州府,皆設立衛、所,外統於都司,內統於大都督府。也就是說,衛、所分屬於各州的都指揮使司,各州的都指揮使司又由朝廷的大都督府劃片管轄。都指揮使司下轄若幹個衛,衛下轄一定數量的千戶所和百戶所。大抵五千六百人為一衛,一千一百人為一所,一般每衛設左、右、中、前、後五個千戶所;一百二十人為一個百戶所,百戶所設總旗兩人,每總旗轄五十人、小旗十人,每小旗轄十人。除了各地衛所之外,還有直屬皇帝的親軍二十六衛,當年的青鸞衛便是其中之一,只是後來太宗皇帝將青鸞衛拔高,升為青鸞衛都督府,與大都督府平起平坐。

最早的時候,總兵是在戰時由朝廷下派到某地指揮作戰的最高將領。下派的總兵掛將軍印兼領總兵官,戰畢後返回帝京,一般由勛貴或地方都督充任。此時的總兵官是一個職責稱謂,並沒有品級。戰爭狀態下,總兵的排兵布陣則是通過地方的“都指揮使司”來實現。可以說,在大魏初年,戰時狀態下,都指揮使聽命於總兵,並沒有直接的從屬關系,因為總兵無權罷免都指揮使。

如此就會產生兩個矛盾:一者是,總兵帶兵不練兵,造成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的局面;二者是,由於都指揮使和總兵之間沒有直接的隸屬關系,容易造成事權不一。有事的時候,雙方摩擦不可避免,相互拆台的局面也是必然的。

待到到了後來,一些地方戰事不斷,短期內無法結束戰事,總兵常駐地方漸漸成例。總兵官也就成為了鎮守一州之地的最高武官。這解決了總兵帶兵不練兵的問題。同時也削弱了“都指揮使司”對於衛所兵的控制力,慢慢的總兵在地方軍事上形成了事權專一的局面,但也存在著總兵稱霸一方、擁兵自重的可能。而總兵和都指揮使之間雙重領導的矛盾仍舊存在。

為了解決矛盾,朝廷又往下派了巡撫,總領一省事務。一方面削弱總兵兵權,一方面也給總兵和都指揮使以及布政使、按察使設了個共同的上司,解決事權不一的矛盾。

待到世宗年間,數次戰事都牽涉數州之地,為了協調數州,又在巡撫之上加了總督一職,掌管一到二州之地。直到今日,總督也已經成了定例,巡撫、總兵皆要仰其鼻息,再加上局勢變幻,朝廷暗弱,各地總督得了人事、錢糧之權,已然與裂地封王相差無幾。

這個風山衛便是齊州的衛所之一,只是因為此地靠海的緣故,海上貿易來往頻繁,再加上衛所制度的逐漸荒廢,使得這兒早已變成一座小城,來往商人不絕,頗為繁華。

這等遠離戰亂又商貿發達之地,必然有太平錢莊的所在。三人進城沒有多久,就看到一座頗為氣派的二層小樓,正是太平錢莊。秦素進到其中,花了一枚太平錢查詢,發現玉清寧已經給她回信,只是信件被發到了瑯琊府的太平錢莊之中,此時卻是不能收信,秦素想了想,也能猜到一個大概,無外乎是些客套話,於是她又給玉清寧發了一封信,只有寥寥數十字,大概意思就是:若是玉清寧已經到了,就請她稍等些許時候,她和李玄都馬上就到。

做完這些之後,秦素返身從太平客棧出來,感嘆道:“如此方知飛劍傳書的好處。”

李玄都聞聽此言,忽然想起一事,先是將陸雁冰的飛劍還給她,然後又取出陪伴自己多年的“紫凰”遞到秦素的面前。

秦素微微一怔,有些不明所以。

李玄都道:“上次就說要在仙劍山莊鑄造一對飛劍,可惜把此事忘了,正巧我有兩把飛劍,仿正一宗的‘紫霞’和‘青雲’二劍而鑄,我留一把雄劍‘青蛟’,這把雌劍‘紫凰’送你,這兩劍本就互有感應,待會兒我再教你一門劍訣,定下一個只有咱們兩人知曉的法門,以此來尋蹤定位,那麽咱們以後便可以飛劍傳書了。”

秦素本想拒絕,不過轉念一想,她和李玄都共同經歷諸般磨難,說好同進同退,許多該做的也做了,許多不該做的也已經做了,哪裏還用強分彼此,於是也不推辭,接過這柄紫色飛劍,然後沖李玄都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