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秦道方

李玄都離開丹霞峰之後,繞過蘭陵府的大小城鎮,取道山野老林,一路直往瑯琊府而去。

瑯琊府並非齊州的州城,齊州的州城是北海府,雖然名為北海,但是與四海中的北海並不相鄰,甚至與東海之間都隔著四府之地,乃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內陸之地。

不過北海府的名氣卻是極大,上古人皇鑄九鼎而分九州,北海府便是古九州之一,當時齊州也並非稱作齊州,而是名為青州,只是後來在此地有齊國,故稱齊州。

當初青陽教起事,最先起事的地方便是北海府,故而如今的北海府已經失守,齊州總督府不得已之下才將總督行轅設在了瑯琊府中。

相較於困於陸地的北海府,瑯琊府的交通更為便利,背靠東海,可以通過東海的海路前往楚州、江州等地,甚至還可以從海路轉入大江之中,逆流而上去往荊州,齊州總督秦道方去向荊楚總督借糧,便是走了海路。

不過因為清微宗封鎖了瑯琊府出海港口的緣故,哪怕是齊州總督的船,也無法靠岸,畢竟海上的事情,清微宗說了算,就算是總督,也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

在這種情形下,齊州總督秦道方不得不在蘭陵府的飛雲縣登岸,然後從陸路前往瑯琊府。

蘭陵府和瑯琊府的交界地帶,多是山路,一場綿延了數日的春雨,又讓山路泥濘不堪,於是山路之行難上加難,一行人雖然是好車好馬,但每日能行進的速度也是相當有限。

馬夫是個身形幹癟瘦小的白發老人,不曾擅自掀開簾子,只是老實本分地坐在外面,對車廂內的貴人說道:“部堂,咱們已經到了太清山,雖說山路難行,但這幾日已經放晴,再往北走,最多也就再有兩天的工夫,便能抵達瑯琊府境內。”

按照大魏律制,各衙署之長官因在衙署之大堂上處理重要公務,故稱堂官。一地總督因為要掌兵權,所以會加兵部尚書銜,故通稱部堂。而一地巡撫因為加督查院右都禦史銜,等同古時的禦史中丞,故通稱中丞。

車廂內端坐著一個相貌清臒的半百儒士,說是儒士,其實官做大了便沒有書生,如今秦道方已是知天命的年紀,這幾年來因為齊州局勢而日夜操勞,已是積勞成疾,這次去楚州借糧,又是舟車勞頓,更重要的是荊楚總督多次推諉敷衍,使得秦道方在憂怒之下病情加重,此時他正半躺在車內閉目養神,頭上還敷著一塊冰巾。

聽到老人的話語,秦道方緩緩睜開雙眼,掩飾不住眼神中的疲憊之意,輕輕應了一聲。然後輕輕掀開窗簾一角,舉目遠眺,只見得遠處群山已經褪去了冬日的銀裝素裹,有了青翠之意,正應了“山漸青”的詞牌名,使得秦道方原本的積郁心境,也隨之開闊幾分。

在馬車周圍還有十余騎,便是秦道方的護衛了,為首一人是個神情堅毅的中年漢子,臉上滿是風霜之色,一看便是經歷了極多世情和苦楚之人,一身黑色錦衣,腰間懸掛了一柄長刀,無論是刀柄還是刀鞘,都已經十分破舊,不乏顯眼傷痕,以器觀人,想來也應是百戰之人。

此人名叫顧虎臣,雖然比不得遼東總督趙政的貼身護衛景修,但也是黑白譜上有名的高手,一身歸真境九重樓的修為相當不俗,早年時闖蕩江湖,也曾有過“虎爪少保”的名聲,只是後來因為情傷之故而歸隱江湖,不再問江湖之事。

再到後來,青陽教禍亂齊州,身為齊州人士的顧虎臣不忍看家鄉父老受苦,於是重出江湖,只是他一人之力如何敵得過青陽教的百萬人?又聽聞齊州總督秦道方乃是謀國之臣,於是便投奔於秦道方的麾下,成為秦道方的貼身護衛,秦道方曾言:“文有楚雲深,武有顧虎臣,定要在三年之內平定青陽教之亂。”

如此行了半日,天色漸暗,卻見在荒郊野嶺中有一間客棧,二層小樓,以土墻圍成院落,院內豎立著一杆大旗,上書“太平客棧”四個大字。

護衛中有軍伍出身之人,不通江湖典故,遙遙看見這座客棧,奇道:“怎麽會有人在這裏開客棧?這裏十天半月不來一人,難道這開客棧的不怕賠死?”

顧虎臣道:“那他們還真不怕賠,這客棧是太平宗開的,大名鼎鼎的太平錢莊也是太平宗的產業,就算開上一百年,對於家大業大的太平宗來說也是九牛一毛。”

趕車的老車夫也道:“既然是太平客棧,那也就放心了,最起碼不會是黑店,不知部堂是否要歇息一二。”

顛簸了整整一日,秦道方覺得自己渾身上下要散架一般,簡直是病上加病,雖然他有心繼續趕路,但無奈身體實在是吃不消了,於是便說道:“也好,歇息一晚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