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戰船橫江

戰船上的為首將領是實打實的抱丹境,乃是蘆州總兵官麾下的一員參將。

大魏官制,承襲前朝,建立衛所制度。從朝廷到地方各州府的管轄秩序為大都督府、都司、衛所體系。即大都督府和都司分別為朝廷和地方州府的最高掌兵衙門,都司下轄衛所,各都司所率衛所隸屬於大都督府,而聽令於兵部。

大都督府以正一品大都督為尊,下設五軍都督府,每府設從一品左都督和正二品右都督、從二品都督同知、正三品都督僉事,各都司所設都指揮使即是一州之地的最高武官,是為正三品,如有戰事,朝廷還要往下派遣總兵官或是提督總兵官,掛將軍印或大將軍印,並無固定品級,以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僉事及公、侯、伯充任,有節制地方都指揮使之權,卻無處置都指揮使之權。待到戰事完畢,印信上交,卸任總兵官職務。

當年秦襄以左都督的身份出征西北,便是掛征虜大將軍印,出任提督秦州和中州軍務總兵官。

到了後來,如西北等地戰事不斷,短期內無法結束戰事,總兵官常駐地方漸漸成例,為防止總兵官擁兵自重,朝廷又往下派了巡撫,總領一州事務,削弱總兵兵權。

待到如今,很多事情牽涉數州之地,為了協調數州,又在巡撫之上加總督官職,掛兵部尚書銜,總掌數州之地的軍政大權,雖然總督與巡撫和總兵官屬於同僚而非上下從屬,但在職權上卻要高出兩者,如今的荊楚總督便是主掌蘆州、荊州、楚州三州之地,從一品官銜,全名是“總督楚州、荊州、蘆州等處地方提督軍伍糧餉兼巡撫事”,可謂是實實在在的封疆大吏。

大體來說,總督和巡撫之間沒有直接隸屬關系,都是直接隸屬於朝廷,故而常常會有督撫之爭,但總督的權力更大,如今的荊楚總督身兼了蘆州巡撫,放眼整個蘆州境內,便是以他為尊,包括蘆州總兵官,都要聽這位部堂大人的調遣。

在總兵官之下,又有副總兵、參將、遊擊、守備,均為臨時任命派遣,受總兵官的節制。不過大魏朝廷施行大小相制,總兵官有戰時領兵之權,可以節制副總兵、參將、遊擊,但並無人事之權,所以總兵官聽起來威風,真正的嫡系兵力只有一個正兵營而已,下面各遊兵營,援兵營,奇兵營,依大小相制的原則,由副總兵、參將、遊擊等分別統領。

故而這位參將大人雖然不是總兵官,但仍是手握實實在在的兵權,有抱丹境的修為也在情理之中。

在他看來,這次橫江攔路,不算什麽大事,無非是應青鸞衛的要求例行公事而已,按照青鸞衛的情報,那個欽犯不過是玄元境的修為,還帶著一個孩子,面對他帶的一千大軍和兩艘戰艦,翻不起什麽大浪。

再者說了,那個欽犯也未必就會從此經過,如果不經過最好,雙方相安無事,他就是帶兵做個樣子,還能與青鸞衛結下香火情分,何樂不為?

只是當他感受到渡船上驟然升起的一股磅礴氣機之後,臉色驟然變得凝重起來,凝重中又帶出三分陰沉。

吆喝,竟然還真讓他給撞上了,而且看這架勢,這欽犯竟是要跟他這位參將掰一掰手腕?

這位參將向前一步,他一上前,先前那名喊話的校尉便向後退下。

參將手按腰刀,望向渡船,問道:“何方高人,可否出來一見?”

他的嗓音不大,卻清清楚楚地傳遍整個渡船。

無人回應,只是那股磅礴氣機仍在節節攀升。

渡船上的人面面相覷,不明白這位參將大人何出此言。

參將的臉上露出一絲陰沉,一擡手,船艙內的兵卒盡數出艙,其中有好些兵卒持弩而立,弩箭乃是對付江湖豪客的無雙利器,尤其是結成陣勢之後,就算是玄元境的高手也不敢說能全身而退。故而朝廷雖然不禁止江湖遊俠攜帶刀劍,甚至就是弓箭和長槍也在兩可之間,唯獨弩箭非軍伍不得私自配置,若有違反者,以謀反大罪論處。

可即便他已經擺出了如此陣勢,那道氣機仍是沒有停止的趨勢,從抱丹境到玄元境,又從玄元境一路往上,如今竟是隱隱有了要突破至先天境的架勢。

如果真是一位先天境的高手,而不是預料中的玄元境,那麽意義就完全不同了。

雖說兩者同在登堂入室三境之中,但在最初劃分境界的時候,其實是有人提出過異議的,當時那位天人境的大高手認為,可以把先天境劃歸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之中,把入神境劃歸到登堂入室的境界之中,最後把長生境劃歸為獨一档。

只是一位極為德高望重的長生境前輩高人否決了這個提議,原因有些近乎幼稚荒唐,說是不符合三三之數,所以幾乎已經超然世間的長生境還是被劃分在出神入化的境界中,先天境也就沒能進入最後三境,而是留在了位置不上不下的中三境,但這不意味著先天境與玄元境之間的差距不大,事實上兩者之間的門檻之高,幾乎等同於先天境到歸真境的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