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必有四晉歸一雄心(第2/3頁)

公子午說道:“箭矢制之不易,漢新興之國也,即便經年不戰留有庫存,此番救範而非本國有生死存亡之危;再則言,漢非範、荀、韓之輩,臣料漢王定有‘四晉歸一’雄心。”

哪四晉?從晉國分家出去的漢國、範國和荀國,還有後面玩取而代之的韓國。

他們一開始可能會安分守己,等某天哪個國家強盛了,不免會心生吞並“同為一源”的國家,完成小範圍的“大一統”,也就是所謂的“四晉歸一”了。

公子午又說道:“天下大一統之說,雖無憑證出自漢氏,臣以為當是無誤,乃有‘四晉歸一’之說。”

說實話,熊招對“大一統”非常感興趣,加速了楚國吞並陳國、蔡國、沈國和吳國的操作,要不然其實應該還有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

這個“大一統”對有為之君無疑是深挖不絕的寶藏,不但能夠完美的闡述一名有為之君的野心,還能對所作所為進行美化。

曾經的列國一再罵楚國,其中就包括楚國吞並的國家著實是太多了。有了“大一統”這個論點,楚國幹的就是一件“自己好,大家也能一起好”的美事,不再是單純為了擴張而擴張的殘暴舉動。

說者可能無心,聽者卻是有意。

熊招心中一動,環視了神色各異的眾人一圈,說道:“寡人決意再戰!”

想再繼續闡述觀點的公子午明顯有點懵逼。

公子午的話還沒有說完,先前那些話聽著像是力主再戰,其實只是為後面的撤軍建議埋伏筆。

這一下,伏筆還沒有得到延伸,一下子將所有人給埋了進去?

按照公子午的想法,既然漢國有吞並範國、韓國和荀國的野心,他們這一戰已經處在劣勢,該玩的就是撤軍回去,再尋求與範國達成和解,此後一再使勁幹擾漢國,不使漢國有能夠成功吞並範國、韓國和荀國的機會。

現在是怎麽回事?公子午話沒講完,那些話到底讓熊招想到了什麽才決定繼續打???

熊招又說道:“遣使謁見範公子,再尋韓王,荀公族,揭露漢王之雄心意圖。”

公子午最先反應過來,贊道:“王上聖明!”

看看能不能瓦解對方的聯盟,乃至於拉攏其中的幾個,聯合起來坑一波漢國,是吧?

手段上面可能肮臟了一些,但是楚國從來不在乎這一方面的嘛。

熊招看向了一眾小弟,說道:“不谷,仰仗諸位多也。”

眾小弟的態度是:可別!

當老大的一旦需要用到小弟,超大概率不僅僅是小弟需要小小地奉獻一波,極可能是最大程度的要命。

熊招的目光定格在宋國統軍大將向戎,說道:“明日宋軍出營,邀戰韓軍。”

被點到名的向戎有點納悶,說道:“韓軍在‘密’,不在‘新鄭’。”

這事該知道的人,他們還能不知道嗎?

另外,楚軍的營地掛起了免戰牌,楚軍和其余小弟並不共處一個營寨,護身符的光環可沒有籠罩在他們身上。

熊招不再說話,示意公子午給向戎好好解釋解釋。

公子午說道:“正因韓軍主力不在,方有邀戰之舉。”

要不然,以為漢軍會對那些沒有掛免戰牌的各國之軍視而不見?

宋國等列國,他們其實也能選擇掛免戰牌,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免戰一波了。

願意遵守規則其實都有一個前提,也就是雙方要有足夠的尊重,等於實力的差距不能太大。

以熊招看來,漢國根本不需要去尊重宋國等等的那些國家,理由是大象才不會去管擡起腳踩下,會踩死什麽小動物。

向戎覺得還是楚國君臣會玩,邀戰一支實力弱小的敵軍,避免被更強大的敵軍進行打擊。

眾小弟離場,熊招說道:“令尹方才有不盡之言?”

公子午心態復雜,之前的話肯定不能再講,轉為說道:“漢王既有‘四晉歸一’雄心,無非兩種作為。展露漢軍強悍之姿,抑或使範、韓、荀兵力於戰場消耗。”

熊招說道:“強漢之姿?”

公子午點頭。

也就在今天,漢國的確已經展示了什麽叫強漢,不止楚國在一波損失之後心裏滴血,想必包括範國、荀國、韓國、宋國等等諸侯國也被嚇得小心肝噗通亂跳吧。

熊招沒有說什麽“我楚國地大物博”之類的廢話來自我催眠,沉默了一小會,揮手讓公子午該幹點什麽去幹。

翌日。

宋國的向戎按照楚國君臣的指示,派人去邀請韓軍交戰。

因為士匄薨逝的關系,從“密”那邊快趕到“新鄭”的韓起只是帶來了兩個“旅”的韓軍。

韓起遭到邀戰,心裏什麽想法很難說,當即接受了宋使的邀戰,能看到當時那個宋使明顯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