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百家之醫家問世

如果是從戰略角度作為出發點,先巴蜀再東出肯定是漢國的最優選擇。

原因是巴蜀的出產並不貧瘠,將蜀地平原經營起來就是糧倉,礦產方面也算豐富。

人口對漢國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鼓勵生育吧?以現在的衛生條件,呂武一旦強制每一個女人必須生多少胎,無疑問就是在草菅人命。

不鼓勵生育?其實現在的人不知道是沒有娛樂節目,還是對造人十分感興趣,成家之後的夫妻其實一直都在生,關鍵問題是不但產婦危險極大,嬰兒的夭折率也著實太高太高了。

不開任何玩笑,醫療衛生艱難的時代,普通家庭生五六個只活下來兩三個孩子,可以算作是父母很用心在照顧子女了。這種事情即便是到了近現代的二十世紀依然常見,絕不是在聳人聽聞。

好了,生民本來就對生孩子很熱衷,需要特別去鼓勵嗎?有那種不切實際的想法,呂武還不如趕緊加強普及衛生知識,再耗費巨資去培養醫療體系的人才。

在醫療方面,呂武一直以來都無比的重視,要命的是他對醫療知識太匱乏,能懂的也就是很少的一些外科知識,比如處理傷口的工具必須消毒,怎麽去縫合傷口等等,涉及到更高端的醫療知識則是兩眼摸瞎。

現在是公元前545年,很負責任的講,哪怕是曾經盛產名醫的秦國,也就是那個“扁鵲”組織,懂得的醫療手段也僅是那些。

什麽望、聞、問切基本沒有形成體系,對藥物的利用可能有許多,只是沒人去編寫一本“藥物百科全書”,導致這個中醫或許知道哪些草藥有用,其他中醫就不知道了。

呂武建國之初就發出了求賢令,不是要征集什麽善內政善軍事的人才,針對懂得醫療體系的人表現出求才若渴的態度。

比較尷尬的是,響應漢國征集令的人少之又少。

呂武將這一部分集中起來,不是養著隨時隨地給達官貴人看病,而是請求他們進行深度的交流,再將自己掌握的藥方貢獻出來,一一經過驗證再列在書籍之上。

話說,呂武那麽幹就是一種強盜行為。

現在是一個講究“專利”的時代,能夠有一手醫術,誰還不是貴族?而貴族的恒產和其余資產,包括所懂得的知識,算是他們家族的“傳世之資”,哪能是說拿出來就拿出來?

道德綁架那一套?比如為了億兆蒼生什麽的,誰誰誰必須貢獻之類的?當前用道德綁架去脅迫,會被用看傻子的目光看待。

所以了,呂武搞的是一種利誘外加等價交換。

拿出知識,不但給予重金,爵位方面也不吝於賞賜,並且還會幫其揚名,還是流芳百世的那種。

這一套組合拳下去,大部分人也就都妥了。

肯定也存在一些不願意將“傳世資本”拿出來的人,哪怕是一國之君的呂武也不能拿他們怎麽樣,甚至還要刻意去進行保護,免得出了什麽事搞到破壞大局。

好家夥!不貢獻就要死翹翹,沒得說,跑吧!

啥?不貢獻會死全族,貢獻倒是貢獻了,是不是真的,你猜?

哪怕貢獻的知識是真實的,心裏極度不爽,咱們是不是要耗費巨資,才弄到驗證成功?

所以了,在諸夏數千年的歷史之中,醫術高明的人絕對不少,能夠流芳百世的人也就那幾個。

為什麽?拿東漢末年的兩位名醫來說吧。

華佗能夠流芳百世並不是簡單因為被曹操弄死,還有華佗經年走動行醫,有教無類地教導“五禽戲”,最大的貢獻點則是將“麻沸散”的藥方公布出來。

張仲景其實更加偉大,他撰寫出諸夏歷史上第一本理法方藥兼備、理論聯系實際的臨床著作,也就是《傷寒雜病論》,並且沒有私藏,選擇了向世人傳播。這本《傷寒雜病論》為什麽會出現?主要是東漢末年發生瘟疫的次數著實是太多了!

明明張仲景的貢獻更多,卻是華佗因為一本《三國演義》更加出名,跟誰說理去?

很多對東漢末年歷史一知半解的人,以為東漢末年的人口銳減主要是直接死於刀兵之下,其實並不是!

東漢末年死在戰爭間接帶來的瘟疫散播的人口最多,幾乎占到了三分之二!

有明一朝的幾位,為什麽能流芳百世?李時珍編寫醫書的。劉純、吳有性、汪機、徐春甫、楊濟時等人,他們一樣留有著作。

在呂武看來,為了民族強健體魄減少病痛的幾位,貢獻其實並不輸給開疆拓土的名臣名將。

對了,漢國在編寫“醫書”時是以呂武為“總綱”,以後要是出現百家並且有個“醫家”的話,盡管呂武只是教導並傳播一些外科小手術的知識,有了那本“醫書”絕對遺漏不了呂武的名字,還會占比較重的“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