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維新之難(第2/2頁)

中行吳以中行氏宗主的身份成為一國之君,他們內部實力最雄厚的卻是荀氏。

只能算是監管荀氏的中行吳,他要不要讓荀氏有屬於自己的宗主?那樣的話,荀氏的資產又要不要轉給荀氏的新任宗主?

僅僅是這個問題沒有解決,中行吳面臨的麻煩就夠大,別提還有一個齊國專心致意要跟荀國過不去。

“我家需變法。”中行吳權衡了很久,還是提出變法的意向。

這一下,不管是荀氏,還是中行氏、智氏、程氏,有一個算一個要麽是沉下臉來,不然就是一臉的擔憂。

現在有例子的變法不多,提到最先變法就不能漏了齊國。

齊國在管夷吾時代變法了一次,讓齊國一躍變成霸主;當下是晏嬰在主持齊國的新一輪變法。

只要看一看齊國給荀國造成的壓力,能夠猜到齊國新一輪的變法肯定是有成效的。

“並衛國、侵長狄,我家並未因此而盛,乃至多受牽絆。”中行吳知道變法會有阻力,自己也沒有在實力上能壓制公族,只能依靠說服了。

他一臉愁容地說道:“漢並秦雖日久,行新政使之原有屬民、舊秦人同有晉身之路。如此,再無晉人、秦人、狄人、義渠人、烏人之分,皆為漢人,願共奔大道。”

一句話,說出了呂武到底兼並了誰,又把誰滅掉再納為治下。

那樣算的話,也就能看一看近二三十年來呂武完成了多少壯舉。

荀家呢喃道:“漢王兼並之多,治下並無禍亂?”

並不是陰氏之前其實有出現亂子也很輕松鎮壓下去,化家為國之後則是沒聽說再出什麽亂子,能夠從這一點來推測漢國執行新制度的效果。

中行吳問道:“漢國、齊國維新,楚國似有效仿之意。當世大爭之局已顯,維新可圖強,我家豈可頓足不前?”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中行氏的人可以緊閉嘴巴,荀氏、智氏、程氏和幾乎沒有存在感的輔氏不講點什麽?

荀會很是為難地說道:“子產變法逼反貴族。”

什麽?

中行吳要的又不是子產的那種變法。

子產的變法是侵害非公族那些貴族的利益,小小肥了國家的同時,大多數的好處其實是落到了一幫鄭國公族的口袋裏。

一樣在場的孫林父偷瞄了一眼荀會,又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中行吳,內心裏一定後悔為什麽要投奔荀國了。

荀國的公族數量眾多,非公族的貴族數量占比大概是三成左右。

有了子產的變法在前,荀國搞子產那一套的話,荀國非公族的貴族會坐著等死?

中行吳不太能夠將內心的真實想法說出來,講了一些先效仿漢國和齊國放寬征兵條件的事情。

“齊廣征民壯,來年必將侵我。我家便是‘盡於徒’,舉國之兵不過七萬,不可使之全數向東,多地需有留守。”中行吳的那個‘盡於徒’指的是所有夠資格上戰場的人都進行征召。

荀會又不是傻子,很清楚中行吳大概是想將變法緩緩圖之,一旦征兵條件的更改得到通過,下一步是要搞漢國的兵權歸於中央,還是玩齊國那邊的路數?

漢國的貴族還有自己的私兵,但是貴族沒辦法再帶著成建制的私軍進入軍隊服役,對外和對內的征戰權力都在中央了。

齊國則是依然搞老舊的那一套,國君作為命令的發布者,征兵和提供物資的還是貴族。

“君上,何以成法?”荀會問道。

說唄,軍權收歸中央,還是任由貴族亂來?

漢國那邊征戰權力歸於中央,士兵的裝備以及後勤補給是國家來出,作為條件是獲得爵位之後的產出要交稅。

齊國其實是在用爵位誘使加入軍隊征戰的民壯付出更多。他們需要武裝自己,連帶後勤也是自己承擔,同時還讓貴族有了更多的私兵。

所以了,呂武得知齊國變法是怎麽回事,甚至親自跟呂光和晏嬰詳談,認為齊國或許能強盛一時,得出日後必有大患的結論。

從本心上來講,中行吳當然更願意效仿漢國,要命的是荀國的武器裝備和糧秣儲備不足。

“公族擴招罷。”中行吳選擇了單方面對公族封主下放權力。

所以,中行吳搞的是拿子產和晏嬰的變法中和一下,要在荀國搞自己特色的變法?

作為聽眾的孫林父低下腦袋,臉上表情看上去很決絕,心裏的想法是:“尼瑪!荀國不能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