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章:巍巍長安(第2/2頁)

有飛檐翹角,其余的裝飾,比如祥瑞獸類的雕塑則是沒有,必要的鬥拱以及門窗肯定是有。

因為是新築的城,什麽東西看上去都是新的,看上去自然就更美一些,再加上有別於當代的款式,一下子就讓初來乍到的宋人看得入迷了。

光是城墻的高度就有十三米,再加上三層的城樓,屋檐的最高處直接達到二十二米。

站在下方昂頭觀看的宋人,他們不但需要擡頭,還要將身軀盡量向後仰,姿勢看著也就有點怪。

這一座漢國都城“長安”一共有九座大城門,也就是面向一個方位有三座城門,並不是三座城門緊緊挨在一起,互相之間會有間隔,每一座城門都有屬於自己的城樓。

“青龍門?”虞顯看到了城門匾額上的名字。

匾額有兩排字,分別是篆字以及簡體字。

篆體是年代很久遠的字體了,到了分封時代的各個諸侯國,各個諸侯使用的字體開始慢慢出現變化。

到了秦國創造新字體,春秋時期的篆一概被稱呼為“大篆”,秦國的字體則是被後世稱呼為“小篆”。

那個簡體字是什麽鬼?就是呂武對著篆體一個又一個“翻譯”,給“發明”出來的新字體,以後會是漢國官方的專用文字。

只是漢國官方專用文字,呂武並沒有搞強制全國通用。

其實定為官方專用就夠了,其他諸侯國隨意,漢國想當官的人必須要學簡體字,以利誘之再潛移默化所花的時間是很長,過程卻會少了很多的爭議以及血腥。

另外,呂武並不是圖自己爽或方便,使用的文字簡單,學起來就更容易,便於推廣的同時,還照顧到了學習者。

當然,文字並不是書寫起來越簡單越好,需要考慮和顧及的方面非常多,其中還包括了對智力的開發,以及一些大腦發育的相關。

“在下乃是此處城門尉。”上邪用審視的目光打量著宋國使節團的一幹人等。

宋人聽得愣住了。

那啥,城門尉聽著倒是能理解幹什麽的,只是什麽時候多了一個城門尉的官職啦?

上邪並不理會宋人發呆,繼續說道:“請諸位在此等候,‘行令’片刻便來。”

好吧,又多了一個“行令”的官職。

一群宋人先是看到了“長安”的各種建築物新款式,再聽到兩個新的官職名稱,真切地感覺到“異域風光”了。

沒有多久,一名身穿青色官袍的人帶著一群隨從過來。

“在下汪涵,乃是大漢‘行令’。”汪涵行禮之後,喊著讓人遞來文書,又說道:“此乃諸位進出憑證,萬望妥善保管。”

華喜怔怔地接過文書,下意識地翻看了一下,能看到上面書寫的文字,還看到了一些印字。

搞什麽啊?

諸侯之間出使,旌節和令牌就能代表身份,不是必要不會攜帶國書。

說白了就是,春秋時期的互相出使沒有那麽多講究,大多是“看臉”而不是拿出什麽文字上面的憑證。

汪涵哪怕是早先接待過範國、荀國和晉國的使節團,再次接待宋國使節團還是覺得非常新鮮。

“請諸位隨我往驛館。”汪涵再次行禮。

虞顯仗著為呂武服務過的履歷,先介紹自己是誰,才問道:“此‘行令’便為邦交使?”

汪涵並不覺得官職名稱和職銜有什麽好隱瞞的,說道:“在下之上有‘大行令’,主管列國邦交。”

擔任漢國“大行令”的人是梁興,也算是能夠充分發揮其特長了。

宋國使節團被護送著進城,過城門洞一個個驚呆在原地。

他們看到了什麽?看到了筆直寬大的大道幾乎延伸到大地的盡頭,兩邊則是排列整齊的不知道用途的兩層建築物。

大道不止是道路,其實是用水泥鋪成,然後兩邊還種植了綠化,建築物前方則是有長椅,相隔一段距離還有亭子。

比較不奇怪的是“長安”城內看著沒有多少人。

這個也是,作為都城的“長安”才落成多久,居民需要有一個充實的過程。

“勞煩一問,我等何事可謁見漢侯?”華喜被領到一處驛館,看著汪涵要離去,不免一問。

汪涵笑著答道:“如可謁見,自當告知貴使。”

華喜還要講點什麽,看到原先待在外面的魚石急匆匆進來,也就對汪涵行禮表示可以走了。

“彘裘、荀家亦在此處!”魚石說的是看見到了彘裘和荀家結伴而行。

華喜對此一點都不感到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