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章:不可逆轉了啊(第2/2頁)

沒有了楚國這個最大的威脅,晉國對周天子的作用會被無限降低,再加上周王室早就不爽晉國搶了諸侯的朝貢,怎麽可能無休止地忍耐下去?

呂武慢悠悠地說道:“築城,修關罷。”

築“長安”之城,修武關、函谷關、伊闕關。

怎麽又想著修函谷關啦?後面是呂武想明白了一件事,武關是防著楚國,伊闕關是防著範氏,函谷關則能作為都城的門戶。

說白了,修建“長安”的這一片區域真的無險可守,以呂武謹慎的性格還是決定加上一道保險,哪怕函谷關的存在會造成一些麻煩,該修還是要修的。

當然,說是築城和修關,還是區分先後順序的。

動用了三十萬人工的“長安”在三年之後已經初具規模,外圍城墻成型,裏面的宮城修建進度達到六成,城區各坊進度約是三成。

比較困難的部分已經差不多,剩下的那些再花兩年的時間怎麽都應該弄好了。

其實也就是陰氏了,換作是其它家族或是國家級別,沒幾個能一下子開啟這種規模的工程,要不就是沒那麽多的人手,不然就是財帛和糧食供應不上。

陰氏為了修“長安”前前後後準備了八年之久,先期的探勘,再加上工坊的預設,少不了對材料的收集,真不是呂武嘴皮子一動才全部從零開始做準備。

所以,與其說“長安”五年完工,不如說是前前後後耗時十三年。

第二個大工程並不是武關或伊闕關,而是函谷關。

伊洛之戎和陸渾戎還沒有被完全擊敗,陰氏也沒有移民過去,修建武關的成本著實是太大了。

想要修建伊闕關?總該先去進行勘察,根據有利地形來進行規劃;另外,伊闕關選址在周王室邊上,並且距離範氏核心封邑有點近,太早修建不知道會惹出什麽事來。

陰氏在築“長安”城的同時,修建函谷關的相關準備也行動起來,兩個地方的大動作根本瞞不了人。

大家現在就看著陰氏的一舉一動,猜測到底要搞什麽玩意。

“我聞士匄動用鄭人修葺‘新鄭’,其速從重。”呂武很高興士匄有這個覺悟。

陰氏動用了三十萬人築“長安”城,人是哪來的?約二十萬是來自鄭國的收獲,也就是前一次南下時捕捉的俘虜,剩下的那些則是秦國那些冥頑不化的殘余。

所以啦,呂武完全還有足夠的人力去為修建函谷關做準備,等“長安”的工程減少之後,再將修建“長安”的勞力調去修建函谷關。

呂陽當然能想明白範氏為什麽要重新修葺“新鄭”了,是要當作新的核心重鎮嘛。

他問道:“荀氏可有動作?”

中行吳近期做什麽都慢了陰氏和範氏一拍,不太好搞清楚是思維跟不上,還是荀氏的硬實力不允許。

呂武皺眉說道:“我料荀氏將會攻伐邯鄲趙。”

合適讓荀氏來作為中心的地皮不少,要說最佳的選擇則是“邯鄲”了。

其實,中行吳不選“邯鄲”都不成,選衛國那邊的城邑來作為中心會直面山東諸侯的威脅,一旦政治中心時時刻刻遭到威脅,荀氏哪來的精力和余力去顧及其它區域呀?

範氏選“新鄭”是靠近楚國,問題呂武不是幫忙規劃了一座武城頂在前面嘛。

荀氏選在“邯鄲”的話,一來是能夠避免直接受到威脅,再則就是方便向陰氏或範氏求援。

當然了,中心選在“邯鄲”的荀氏是便於聯系陰氏和範氏,某天跟陰氏或範氏翻臉也會深受其害。

目前呂武的心思很平淡,親自監督築城,坐視晉國的風雲變幻,密切注意範氏對南方的攻略,不會去管荀氏跟山東諸侯即將爆發的火拼。

這個也是中行吳為什麽會失望而歸的原因,明顯是看出呂武要以靜制動了。

呂陽跟著皺眉,問道:“如荀氏無罪而伐於邯鄲趙,我家……”

呂武笑著說道:“範氏亦無罪而伐於趙氏。”

陰氏連趙氏的生死存亡都沒有管,去管主動疏離陰氏的邯鄲趙做什麽?

至於說趙旃留下來的情分?陰氏庇護了邯鄲趙十多年,還不夠還的嗎?

再則,要不是陰氏打崩了秦國還進行吞並,信不信呂武會早早就盯上“邯鄲”那塊地皮?

如果趙勝拖家帶口來找陰氏庇護,陰氏肯定會進行收留。

趙勝想要陰氏出兵抗衡荀氏?這事想都別想的。

呂武重新恢復了淡定,幽幽地說道:“大局已定,且坐看風起雲湧,靜待雲卷雲舒,笑談歲月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