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恥辱,大大的恥辱!(第2/3頁)

呂武肯定會離開“鬥首”前往“圉”參戰。

另外,“鬥首”的戰事會以追擊戰作為結尾,再往後晉軍的指揮權將會轉到呂武這邊,作為中軍佐的士匄老老實實當副手就行了。

在晉軍中當“後茅”可不是什麽輕松的活,並且責任方面有點多。

所以,呂武聽到了士匄的建議必須進行思考。

那個“後茅”是個什麽玩意?就是殿後部隊唄。

晉軍這邊叫“前茅”、“中茅”和“後茅”,顧名思義就是前、中、後三批部隊,一般比較重視前軍和殿後部隊,對中軍倒是覺得沒什麽所謂。

一般情況下,來自各個諸侯的部隊會被晉軍放在中軍,原因顯得相當現實,主要就是不相信諸侯軍隊的戰鬥力,沒奢望他們能夠作為第一批投入戰鬥的部隊,害怕他們當殿後部隊被擊潰會連累到晉軍。

解氏的家族軍隊在一年多的交戰狀態下,僅存的戰鬥力也就八千多人,作為殿後部隊顯得有些少了。

那麽,想讓解朔來指揮殿後部隊,肯定需要安排中小貴族的部隊過去。

晉軍的戰鬥力比諸侯高,但是也要看來自哪個家族。

晉國卿位家族的軍隊戰鬥力肯定會比中小貴族更強悍。這個是平時能獲取物資以及自信心帶來的影響,尤其是在自信心上面。

“鄭軍一部並未往‘圉’而去。”呂武說道。

士匄知道這個消息嗎?看他一愣神的表現,明顯不知道那個消息。

“如此,韓氏亦殿後。”士匄說道。

解氏加上韓氏?呂武點頭認可下來。

沒有前往“圉”的鄭軍約在兩萬左右,他們的行軍路線是往“新鄭”,不能排除調轉回頭的可能性,該提防總是要提防的。

呂武等士匄離開喊來了宋彬,吩咐道:“抽調六千騎兵,再調一‘師’,命周邊將士協同,由你親自前往追擊鄭軍。”

他們攻占了“新鄭”以及周邊的城邑肯定要留下守軍,就是除了“新鄭”那邊有一個滿編“師”之外,其余周邊城邑守軍的數量偏少。

宋彬並不是第一次統兵作戰,沒有感到什麽緊張地給答應下來,又問道:“如遇鄭軍,是否勸降?”

不是什麽多此一問。

他們不但控制了“新鄭”和鄭國的許多城邑,還將鄭國在“新鄭”的君臣一鍋端,有的是讓那一支鄭軍投降的手段。

呂武答道:“如統兵之將乃是子產,無需勸降。”

其他人還可能被逼降,子產沒有可能的。

子產也是鄭國的公族,並且還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哪能沒有想到回轉“新鄭”的兩萬鄭軍極可能會成為鄭國最後的希望?

他們嘗試奪回“新鄭”的行動成功,必定會在接下來死守“新鄭”,無法迎回鄭君姬惲的話,子產最大的可能性是再挑選一人登基成為鄭國新君。

呂武有想過讓子產成為鄭國的國君,琢磨了很久知道具備可操作性,關鍵在於子產能不能過自己心裏那一關,再來就是會讓範氏很惱火。

所以,哪怕呂武真的想讓子產成為鄭國的國君,絕對不能讓範氏察覺到陰氏在裏面的操作痕跡。

呂武不是答應士匄會配合滅掉鄭國,怎麽還想著讓子產成為鄭國的國君呢?這件事情沒有什麽矛盾的地方。

陰氏已經將能幹的事情都幹了,輪到範氏去接管陰氏讓出去的城邑,搞到子產光復了一些城邑,又或是跑去沒有淪陷的城邑登基,不關陰氏的什麽事,只能是範氏自己無能呀。

後面,呂武得到了相對準確的數據,反晉聯軍丟在“鬥首”的人員多達三萬余人,倒是各類的物資比較少,以糧秣的數量最少。

他們追上了先期開拔的部隊,戰火已經蔓延到了“圉”的周邊。

“敵軍抵抗愈加堅決。”士匄臉色並不好看。

反晉聯軍在撤退時丟下同袍,帶走了能帶走的糧秣,其實已經足夠說明問題了。

如果不是想著繼續交戰,他們才不會費盡心思帶走更多的糧食。

導致士匄臉色不好看的最大原因是彘裘在追擊是撞上了楚國的“左右廣”,一個照面楚國“左右廣”給了彘裘統率的晉軍一個狠的。

總的來說,彘裘戰敗了,並且敗得有些慘,兩個“師”一萬五千士兵只有不到六千脫離戰場,其余不是戰死就是被俘,要麽就是失蹤。

一下子沒了九千左右的兵力,以總數量來說對範氏的打擊不算致命,對彘裘的打擊則是不輕,再來就是讓反晉聯軍的士氣被挽救了一波。

呂武已經知道戰事過程。

負責追擊的彘裘一開始挺順利,一再追上敵軍吃掉了一波又一波,可能是戰事過於順利讓他們有些飄了,明明足夠靠近“圉”還是不知道收斂,然後被躲藏於某座山頭後面的楚國“左右廣”在山體拐角處攔住,吃了一個大大的敗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