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章:陰氏正式加入內戰(第2/2頁)

他們現在還不是“魏武卒”級別的重步兵,武器標配就是一柄戰戈,極少數重步兵才能同時攜帶盾牌以及強弓。

這麽看,是不是能明白魏氏重步兵跟陰氏核心精銳甲士的差距了?

當然,陰氏這邊也有自己的重步兵部隊,甲胄肯定是陰氏自產,無法每一名重步兵都配上一套魚鱗甲,胸甲什麽的則是保管夠用。武器則是選擇標配以戈矛和盾牌,沒有攜帶遠程武器。

並不是呂武不想盡善盡美,純粹是人和人真的不一樣,有些人負重跑了十來裏還能扛得動盾又射得了箭,有人則是沒有負重跑個一兩裏都能氣喘籲籲站都站不穩。

“魏氏具裝重步不會低於一萬……”呂武需要埋怨荀氏、中行氏、智氏和韓氏太沒用嗎?竟然只是消耗了魏氏一千左右的重步兵。

還有另外一件事情!

魏絳在“令狐”動用了三千重步兵,打了將近一個月,後面又陣戰了一場,還能帶上兩千重步兵和近兩千普通兵種長途跋涉去辟耳山,足以說明魏氏士兵的質量真心不差了。

事實是什麽?魏氏很早之前就癡迷研究人的體力鍛煉,後來又加入了負重訓練來進一步更加耐力,少不得人在生死攸關時刻能爆發出更強的求生欲。有良好的底子,再加上現實逼迫他們必須遠離,事實也證明他們辦到了。

呂武說道:“魏絳選在辟耳山交戰,實為明智。”

這個就要嘮嗑嘮嗑當地的地形了。

那邊在大河邊上,也就是現代的三門峽附近。

當前那邊不但地勢險要,尤其是還有晉國少有的鹽池,同時位處“魏”地與“虞”地中間,多少算是一個交通要道了。

魏絳只要能在當地堅持住,能夠避免敵軍用最快的速度進入“魏”地進行破壞,怎麽著都能將秋收幹完,擁有更多的糧秣來用於戰爭消耗。

荀會說道:“如我所知,魏絳出兵‘桑田’、‘徦’、‘柏谷’搶收陰氏之糧。”

這事呂武早就知道了,要說被氣得肝疼,還真沒有。

荀會看到呂武仍然一臉平靜,藏起了另外的一些小心思,問道:“元戎往辟耳山,抑或……”

那便是中行吳的戰場,陰氏去湊什麽熱鬧?

再則,一旦呂武到場,荀氏、中行氏、智氏和韓氏就該心裏有意見了。

說白了就是,誰打下的地方就由誰來收獲戰利品,他們已經付出重大的傷亡代價攻陷“令狐”一地,陰氏去搶食就顯得不地道了。

“我往西,先入‘大荔’,渡河攻‘魏’。”呂武說道。

那麽就是計劃不變。

中行吳這邊攻打“魏”地以東的封地,包括晉國的中部、東境其余地方,包括站在魏氏那邊的盟友。

陰氏則是攻打“魏地”以西、以南、以北的區域。

各有各的好處,誰也別去妨礙誰,堅持不住求援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要是有一張地圖,能夠發現呂武要幹的事情是將秦國與晉國這邊無縫相連,取得了“伊洛之戎”的地盤之後,日後“化家為國”也就有了東進山東列國,南下也有了一個出入口。

南下那個出入口對陰氏有點重要,可以入蜀的呀。

到時候呂武當然會奪取“蜀”地,連帶“巴”地也會攻占,達成一個東出能夠攻打山東列國,南下則是能攻略楚國,類似的戰略布局。

呂武率軍離開“令狐”抵達“大荔”開始用兵,抵抗肯定是遭到了抵抗,攻城掠地的速度則是非常快。

從當地魏氏的抵抗力度來判斷,魏絳應該是將各封地的家族軍隊都調去了“魏”地?

一些被俘的魏氏家臣以及附庸貴族,他們證實了呂武的猜測。

呂武並不著急前往攻打“魏”地,弄慢工細活那般以“大荔”為橋頭堡,極盡所能地消滅能夠發現和找到的抵抗力量,分兵前往“高陵”、“涇陽”、“棫林”等屬於魏氏的城邑,一一沒有太大難度攻打下來。

之所以能順利,固然有魏氏收縮兵力的原因,更多的則是陰氏這邊早就準備充分。

當然了,其余地盤打得越是容易,越能說明“魏”地的難啃程度,呂武必須要有這個認知。

某天,呂武率軍來到大河西岸,等待著就要渡河進軍“魏”地,一個不該出現的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