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天不生我陰武,萬古如長夜

呂武是趙武的姐夫。

士匄還是趙武的大舅子呢。

聯姻關系能夠避免的只會是小事,關乎到大事一點屁用都很難起到作用。

“範氏乃是強族。我即便願助力於你,陰氏折損如何定數?”呂武不是為了講難聽話,只是在講述一件事實。

趙武不明白嗎?他太明白了。

有些人吧?他們只會從自己的立場和需要來作為出發點,自己的目標達成,哪管誰會是什麽樣的下場,偏偏在事後還會去諷刺某某誰的智商著實太低。

趙武可能沒有上面講的那麽惡劣,不過對他們這種貴族來說,情面什麽的都是次要,真要只顧情面不講利益,哪個家族又能落個好?或者說,都是一大家子怎麽能夠這麽任性!

一旦陰氏以武力介入,趙氏能負擔起陰氏的損失嗎?而會有什麽結果很難在事前有個準求的判斷。

所以,憑什麽陰氏要去入場,就只因為趙武是呂武的小舅子???

當然,呂武不能讓趙武徹底絕望,說道:“你若願贈‘溫’予範氏,我可再尋中軍佐。”

這下好了吧?白白失去一塊富裕肥美的封邑,毛都得不到一根。

不要說“溫”那邊已經開打,戰況是範氏在野外擊敗趙氏,進入到攻城戰階段。

呂武去找士匄還不一定能平息交戰,哪怕士匄同意罷戰,趙氏這一波完全就是一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局面,往後趙氏在國內外就別想有什麽逼格可言了。

一句話讓趙武的臉色變得慘白。

只是吧?能夠和平罷戰已經是趙氏目前能夠得到的止損方式,遠比戰敗的下場要好很多了。

如果是趙氏戰敗乞降,以為光是交出“溫”就完事了嗎?範氏勢必還會從趙氏身上割肉,以晉國內部的習俗約定,趙武領導下的趙氏也將淪為範氏的附庸。

“我有一言。”呂武不是為了打擊趙武,不得不講在前頭,說道:“中軍佐若是不允,抑或願罷戰再掠趙氏封邑,我不可再多糾纏。”

趙武又不是傻子,哪裏不懂那種道理。

要說有什麽怨懟吧?趙武還真無法埋怨到呂武身上,呂武這一次願意當說客已經是天大的恩賜了,趙武再奢求更多就是完全沒有逼數。

“旦夕之間,我復厲公境況。”趙武很是落寞地想道。

晉厲公在位期間,趙武還沒有從母親那裏獲得大量的遺產。

趙氏的舊地,也就是後來被稱呼為“楊”的地盤,內亂期間早就被打得稀巴爛了。這個也是趙武願意拿出來跟陰氏置換“溫”的主要原因。

獲得“溫”的趙氏一下子有要恢復興旺的趨勢,可以想象“溫”到底被郤至經營成何等模樣。

包括趙武和其余的外人看來,拿“溫”換“楊”的呂武真心是太照顧自己那個小舅子了。

實際上,不管是被稱呼為“趙”地還是“楊”地,這一塊地盤從經濟角度和農業開發的質量上來講真的不怎麽樣,也就呂武這種從戰略需要角度出發的人才會覺得很香。

呂武只是將趙武送到室外,沒有送到家門外。

後面,(女競)嬴小心翼翼地過來賠罪。

如果呂武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春秋人,哪怕不從重處罰(女競)嬴,也要狠狠地訓斥一頓。

關鍵呂武還沒有完全被春秋時代所同化,再來是覺得平時虧欠後宅甚多,裝作根本不知道發生什麽事情,輕輕地揭過了。

呂武對(女競)嬴是這樣,對魏晗也會是相同的處理方式。

當然,也就是一個下不為例的界線,再犯就不是這麽一回事了。

至於說陰氏後宅弄權什麽?呂武說什麽也不會放任。

晉國有頭有臉的人物全被呂武召喚來到“新田”,他們卻是一次都沒有聚首,有的只是少數人私下的交流或進行肮臟的交易。

聚而不議當然是一種很高明手段,各家的頭頭腦腦都到“新田”來了,私軍失去家主的指揮打起來會相對克制一些。這個並不是開玩笑,家主不在場進行滅門在當前是一種“於禮不合”的行為,一旦戰敗方躲進自家祭奉祖宗排位的廟裏,不是誰都有資格下令攻進去的。

晉國的內亂在持續,國外也是風波漸起。

第一個發生大事的是衛國。

前幾年衛衎遭到國人驅逐,他第一個逃亡的國家是魯國,然而魯國君臣拒不接納,後面跑到了齊國。

遭到晉國肢解的齊國當然是大不如前,要說影響力全面退散則是不至於,齊桓公……或者說管仲給齊國留下的余蔭多少有一些。

這一次在齊國的奔走之下,衛國內部有一部分貴族發出請回衛衎的呼聲,搞得現任衛君衛秋很難做人。

衛君衛秋並不是衛衎的子嗣,他是衛衎的堂弟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