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軍容之盛

這一次南下的晉軍數量並不多,陰氏出動了三個“師(合22500)”和一萬騎兵,範氏、荀氏(中行氏)、魏氏、解氏、趙氏各自出動兩個“旅(合15000)”,又是公族又是卿族的羊舌氏出動三個“旅(合4500)”,再加上其余公族和中小家族一共一個“軍(合37500)”,總計七萬九千五百兵力。

要是再算上隨同出發的屬民(民伕),南下的晉人也就是差不多十萬出頭的樣子。

以往晉國四個軍團齊出,光是一線戰鬥人員的數量就達到十五萬,算上隨軍屬民和奴隸就更多了。

春秋時期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窮兵黷武的年代,近乎於所有人力和物力都是投入到軍事上面,能夠像晉國這樣暴兵的諸侯國則不多。

另一個動輒征召出十幾萬部隊的國家是楚國,還經常一打多,又或者是分兵幾路,一路軍起碼有個三五萬的軍隊,多的則是超過十萬以上軍隊。

在齊國沒有遭到肢解之前,他們動用兵力最多的一次達到十七萬,只是裏面大多濫竽充數,僅有三萬多能算正規軍隊。

另一個變成傀儡國的秦國,他們要是沒有玩暴兵流的話,陰氏想控制還沒那麽容易。

前一代秦君嬴石玩無差別暴兵流,一下子出動二十多萬人給掏空了秦國,有膽子又敢上戰場的秦人不是戰死就是被俘,合該有後面的下場。

當下更多的諸侯國,像是衛國、魯國之流,他們最巔峰時期出動的軍隊也就三萬多。這個也是他們至少還存了一些理智,沒有根本未經過訓練的平民上戰場送命。

鄭國和宋國一般只打防禦戰。對軍事有所理解的人都知道一點,主動進攻和被動防守在可用兵力上存在很大的區別,一般是防禦方各種參戰人員的成份很混雜,到了必要時刻誰都得頂上,造成不太好去計較參戰人員的素質,數量則是肯定會比較多。

在目前這個時間階段,八成以上的諸侯國能夠出動的兵力一般在兩三千或者更少,他們被稱呼為“百乘之國”,也就是一乘戰車會搭配二十五名步兵,全國能集結的士兵不超過三千。

像是什麽“千乘之國”就是能夠征召三五萬士兵,到了“萬乘之國”基本就是在瞎幾把吹牛逼了。

當然了,春秋時期的戰爭一般也就是數千對數千的居多,兩大霸主對壘出動的兵力會多一些,其余國家根本玩不起霸主國的陣仗。

以為現階段作為霸主的晉國和楚國有那些兵力就牛逼了嗎?那是不知道到戰國時期,不強大的國家一次次都能出動十萬以上的軍隊,強國暴兵三五十萬極可能每幾年都要來一次。

呂武帶來的軍隊就那麽多,質量方面則是有值得說道的地方。

站在箭塔之上觀看晉軍列陣推進的楚國君臣,以及為了看熱鬧擠在營寨欄柵處的楚國士兵,他們看到的是北邊突然變得光芒大作。

別誤會,不是太陽從北邊升起。

現在的時辰應該是臨近正午?

從遙遠天際照射過來的陽光,它們灑在了晉軍士兵身上的鐵甲,甲胄的甲片肯定會將光粒子反射。

陰氏來的兩萬兩千五百名士兵中,約是九千名士兵身上穿著鐵甲,他們被安排在整個軍陣的前端,形成一個比較長的縱列。

來自範氏、荀氏(中行氏)、魏氏、解氏、趙氏和羊舌氏的軍隊,他們之中列裝了鐵甲的士兵也是處在前端。

楚人看向晉軍,視野的最前端就是陰氏的部隊,擦拭得一塵不染的甲片倒射陽光,一下子簡直是要亮瞎不知道多少雙楚人的眼睛,以至於楚人被反射光遮住,看不到更後面的晉軍是個什麽情況。

“嘶!!!”鬥棄疾先吸一口冷氣,頗為不服地說道:“鐵器乃我先行窺探,為何不可使之於兵甲?”

沒錯啊。

楚人很早之前就從鐵礦中冶煉出了鐵,一度以為發現了很不得了的東西,礙於研究只在初始階段,制造出來的鐵器各種不行,失去了在軍事用途使用的野心,倒是大肆應用在農具上。

說起來,鐵很早就被發現了,楚人並不是第一個發現。

更早的古人遇到了跟楚人相同的情況,無法解決鐵器的各種不足,只能繼續使用各種“青銅制造”啦。

到現階段,沒有呂武來攪局的話,青銅即將進入到應用最巔峰的時代,也就是各種配方什麽的到了科學體系形成前的極致,無法解決鐵的各種難題,使得鐵被各種瞧不起。

後面的戰國時期,山東諸國將鐵研究到可應用於軍事的程度,作為“東方世界”最強的秦國卻還在使用青銅武器,偏偏就是拿著青銅武器的秦人滅掉了使用鐵器的山東諸國,說明了什麽?

極可能無法單純將鍋甩給武器的質量,又或者當時剛得到應用的鐵器還真不如發展到巔峰階段的青銅器?大概就是秦人在意志力和鬥志上完勝山東諸國的一種演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