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此刻起,晉國我來做主!

呂武今年才三十五歲啊!

這麽年輕給混成了四朝元老,怎麽說?

當然,呂武剛出道要從“麻隧之戰”進行納賦算起,並不是獲得貴族身份的時間點來算,也就是當了十五年的練習生才出道,混跡朝堂有二十年之久了。

晉國從晉景公離奇的死法之後,晉厲公和晉悼公在任的時間合起來差不多是二十年。

短短二十年之內,晉國換了四名國君,以當前繼位就幹到死的情況,國君更換的頻率著實是太快了一些!

從晉國國君一再短命,玄乎一點都能斷定晉國的國祚長久不了,公室權威方面的下降更是肉眼可見的消失。

按照習俗,公子彪需要至少服喪三個月才能繼位。

在這期間,晉國的元戎會代行國君的權柄,與其余的“卿”一些協理國內外大小事務。

翌日。

包括呂武在內的所有“卿”以及夠資格到靈堂的貴族,有一個算一個都戴上了一點跟喪事有關的裝飾。

不是國君的親族並不用穿上全套的喪服,披上一件灰白色的麻衣,左臂纏上一條白布,不用額頭再系上白布帶孝。

因為之前根本沒有紙張,燒紙錢什麽的習俗並不存在,燒的是一種艾草以及一些莫名的枯葉。

“君上乃是有為之君,謚號需得妥當擇選。”呂武先定下了一個基調。

礙於姬周薨逝的年紀,謚號上面其實也沒有太多能選的。

呂武那麽講,主要是在提醒惡謚什麽的就不要提了。

君王得到惡謚固然是一種否定與懲罰,一幫大臣豈不是也要留下惡名?

所以了,一個朝代的大臣,沒人喜歡為之服務的君王獲得一個惡謚。

姬周在位期間,晉國沒有發生影響太大的動蕩,甭管是不是在他的策劃中和指揮下取得的成績,反正跳得最歡的秦國、齊國和衛國相續得到懲罰,晉軍更是取得了“沫之戰”的大勝,打得楚國隔年不敢再行北上。

有了那些成績打底,怎麽能夠給姬周定一個惡謚?怎麽都說不通的呀!

需要呂武去進行定基調,無非就是關於國君使刺客的手段殺死中行偃的事情變成了心照不宣的秘密。

身為一國之君用刺殺的手段弄死自己的元戎?不但失去了為君者該有的氣度,手段也著實是太過於惡劣了!

眾“卿”一聽就懂了,美謚什麽的姬周就別想得到了,他們需要從平謚裏面選一個。

春秋時期的平謚有幾個?其實根本沒有後世那麽多。

以姬周的情況,他們一陣討論下來,選出了“平”和“宣”、“悼”三個,再繼續深入討論。

不是說好不定美謚的嗎?怎麽會有個“宣”的謚號???

這裏需要明白周禮對謚號的解讀:惠無內德為“平”,施而不成為“宣”,年中早夭曰“悼”。

上面的三個謚號跟姬周的所作所為和實際情況都能有點牽扯。

要是沒有派刺客殺死中行偃的事?姬周其實能競爭一下施德為“文”、除惡為“武”、辟地為“襄”、服遠為“桓”這四個美謚的。

那個“文”是姬周剛回國繼任君位,頒布了很多對生民有益的律令。

在“武”方面,白翟和赤狄消失在歷史舞台,秦國徹底躺平,楚國發怵不敢侵犯,以晉國的陣營定位不就是在除惡嗎?

而在開疆辟土方面,姬周也就是略略輸給姬獳。所以姬獳能得到一個“景”的美謚,但姬周取得了“沫之戰”大勝,晉國的外部環境更是前所未有的有優勢。

“景”的謚號解讀裏面包含了文治和武功,卻是又比“文”、“武”這兩個謚號差那麽一丟丟,算是謚號裏面非常稱贊的一個了。

至於後面的那個“桓”,遙遠的吳國看似臣服在晉國的道德之下,不是姬周的功績之一嗎?

當然,吳國可不這麽看,他們應該是覺得晉國“人傻、錢多”什麽的,覺得晉國是個好朋友,臣服什麽的才不樂意。

中行吳說道:“或可以‘平’為謚。”

他的父親死在姬周派人刺殺中,認定姬周哪怕在任期間晉國取得了良好成績,還就是個“惠無內德”的君主。

這件事情裏面有預設立場。

站在國君和公族的角度,中行偃參與弑君就是罪大惡極,屬於死有余辜。

因此,國君只是單獨針對中行偃,沒有殃及到荀氏、中行氏、程氏,已經算是非常仁慈了!

然而,在中行吳的角度,不管有什麽樣的理由和內涵,國君刺殺自己的父親就是不對。

在旁觀者來看,他們對姬周的感官其實不錯,一個只針對個人不會殃及家族的國君,沒什麽理由去惡意中傷的。

以中行偃當時面對的情況,姬周要是肯付出一些代價,還是很有可能拉上陰氏和範氏一塊幹荀氏(中行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