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陰武權威之盛(第2/2頁)

兩個國家不接壤還能開戰?這個是不了解春秋歷史才會有的疑問。

曾經的秦國跟鄭國不接壤,不一樣是屢次跨境開打,還不是為了獲得疆土或物資、人口的戰爭,純粹就是單純為了爭口氣而已。

只要晉國一天是由呂武主政,意氣之爭而爆發的戰爭就不可能發生,爆發戰爭肯定是奔著物資和人口的收獲去的!

晉國距離吳國太遙遠,一年最多也就是互相通信兩三次。

真的發生了什麽事情,一天都嫌漫長,三四個月才能進行一次溝通,得到的消息絕對都是過時且無用的。

呂武對士匄將話題轉到吳國身上的興趣不大,安靜地聽著國君與其余“卿”講述吳國的局勢,探討吳國能在這一場霸主之爭中起到什麽樣的作用。

“元戎以為如何?”國君看到呂武一直安安靜靜,並且好像很是心不在焉,問了那麽一句。

這是要找茬?

呂武沒聽剛才都說了什麽,直白答道:“如我強盛,吳國便是可有可無。”

國君一個愣神,隨後渾身一震。

“彩!!!”解朔是呂武的頭號狗腿子嘛,平時沒少拍馬屁,逮住一個拍馬屁的合理機會,怎麽可能錯過。

隨後,士匄、魏琦、等等所有的“卿”,包括國君在內,齊聲高喝:“彩!”

元戎霸氣,恐怖如斯!

道理難道不是那樣的道理嗎?

只要自身足夠強大,不蠢到去犯致命錯誤,哪怕是出現幾次失誤,用得到借外力嗎?

呂武當然也懂“朋友越多越好,敵人越少越好”的道理,道理懂歸懂,作為一個元戎卻不能那麽慫,肯定是要霸氣側漏的咯。

其實該進行的議題早就講完,輪到了閑侃的垃圾時間而已,也算是君臣的一種聯誼了。

在“聯誼”中,國君會觀察這些“卿”是個什麽成份,有沒有什麽轉變。

幾個“卿”則是一邊觀察國君,再來就是猜測同僚對自己的態度怎麽樣。

社交嘛,不就是在各種廢話中進行,再看他人對自己的感官,進行某些判斷的嗎?

趙武一貫的話少。

剛剛成為“卿”的羊舌肸和彘裘一樣很低調。

家裏連續出現大事的魏琦情緒很低落。

身份地位不夠的先屏、韓起等“尉”只有賠笑的份,哪可能刻意的表現自己。

場中比較活躍的也就國君、士匄、中行吳和解朔。

其中,解朔負責插科打諢,顯得略略有點讓晉國堂堂的“常務卿大夫”身位掉價,卻是能夠當一種調味劑,使得氣氛更好一些。

呂武對中行吳的活躍沒太多想法。

誰讓中行吳就任“卿”之後的表現很給力,不活躍反而會顯得很反常。

“咳咳。”呂武輕咳了兩聲,現場立刻安靜下來。

看看中行偃擔任元戎時期怎麽樣,會發現只有一個元戎的身份不至於讓國君和眾“卿”給面子。

呂武可是帶著晉國從這個勝利走向下一個勝利,還能給眾人帶來實際的好處。這樣的人誰不給幾分薄面?

再來是,陰氏已經無法使用非暴力手段進行滅亡,想對陰氏開戰至少要有三個卿位家族聯合起來,他們更要尊重陰氏的實力。

幾個卿位家族之中,解氏明顯就是陰氏的附庸,魏氏跟陰氏的合作比較愉快,荀氏(中行氏)和趙氏需要來自呂武的庇護,關系不出現變化,國君能拉上範氏來對陰氏開戰嗎?

為什麽不提羊舌氏?他們是公族,大家看來就是天然跟國君是一夥的。

公族剛剛遭到連續的削弱,他們因為國君沒扛住壓力,不去尋找自己的錯處,對國君產生了極大的怨念。

所以了,國君跟公族的關系不是越變越好,相反是關系越來越差,沒有羊舌氏當潤滑劑,有卿位家族進行支持,再次上演類似於“曲沃代翼”不是完全沒可能的喲。

範氏會支持國君嗎?看看他們在學陰氏的發展道路,明顯跟國君就不是一夥的。

由於範氏在學陰氏,某種方面來講的話,範氏跟陰氏才是最合適的盟友。

在這種現狀下,呂武的權柄肯定是極重,哪怕國君不想忍耐要掀桌子,完蛋的人只會是國君,絕對不會是陰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