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能不能俘虜楚王啊?

衛國都城“朝歌”陷落啦!

不,或許應該更精確一點來說,“朝歌”的很多城墻段被楚軍所攻占,一個城門再沖城車的撞擊下也倒了下去,大批的楚軍正在源源不斷進入“朝歌”城內。

這個就有點那什麽了,直接讓交戰狀態的晉軍和楚軍停止拼殺。

晉軍往後退是得到呂武的命令。

楚軍沒有追擊也是得到楚君熊審的命令。

他們現在共同的關注點在“朝歌”那邊,一旦衛國都城陷落,戰事可能會出現新的轉變。

比如說,衛國可能向楚國投降,之前是作為晉國的盟友,接下來則是會變成晉國的敵人。

這種操作沒什麽好奇怪的地方。

哪個國家向誰投降,他們不出意外會成為戰勝國的小弟,需要聽從戰勝國的命令幹一些什麽事。

“無須憂慮,衛為我友,困擾多於為敵。”呂武承認自己就是在內涵意呆利。

晉國有好些盟友都是那個鳥樣,跟他們結盟能收到保護費,狗屁倒爐的事情也多到可怕。

西方二戰時期才出現的段子,早在公元前就發生在晉國身上。

什麽段子?也就是晉國只出動幾個“師”就能滅掉某國,與之結盟卻需要用至少一個“軍”的兵力去保護,同時那個小弟還一直給晉國找麻煩。

另外一個區別的是德三收不到意呆利的保護費,相反要不斷支持資源,甚至出兵幫忙找場子。這不是找了個小弟,是找了個服務不起的大爺。

晉君姬周臉色非常差勁。

是他建議挪動營盤,並且後續答應與楚軍停戰,才讓楚軍殺進衛國“朝歌”這座都城。

隨行的史官肯定會進行記錄,後人怎麽進行評價將非常不好說。

最為重要的是,衛國一旦倒向楚國會讓晉國失去一位盟友,打擊到晉君姬周的政治聲望。

或許會有人不理解?比如明知道存在風險,為什麽還要眼睜睜看著“朝歌”陷落。

老大在幫小弟保家衛國,然後小弟外出回來沒有任何表示。這個已經不是生氣不生氣的問題,是權威遭到了蔑視。

如果那樣老大還不做點什麽,其他小弟會不會有樣學樣,老大到底還是不是老大!

所以是晉君姬周在自己撲上去毆打衛國和撤下去讓楚軍上,選擇了一個損失最小的方案。

“陰卿。”晉君姬周陰著一張臉,問道:“何時與楚軍決戰?”

衛國都城很可能會陷落,晉國正在面臨情勢惡化,不進行扭轉極可能情勢惡化到遏止不了。

之前呂武對晉君姬周打包票,說是一定能夠擊敗楚國。

現在晉君姬周就等著呂武挽尊成功,再操作一番來撿回丟掉的政治聲望,甚至能讓聲望更加鼎盛。

呂武就實說道:“我軍兵寡,楚軍兵廣。如君上允我俘虜楚君,勝之易也。若不允,需待援軍遠來,以堂堂正正之勢擊敗楚軍。”

晉君姬周陷入了沉默。

楚國那位國君很莽,仗著一國之君的身份,每一次都喜歡親臨陣前。

很早之前要是郤至膽子大一些,不說百分百能俘虜楚君熊審,百分之九十九的機率絕對有!

可能是郤至的“五進五退”給了楚君熊審更多的自信?楚君熊審除了和吳國對戰之外,跟哪個國家開戰總是搞親臨陣前的操作。

晉君姬周倒是相信呂武有俘虜楚君熊審的能力,感覺到極大的誘惑,同時有更多的顧忌。

君權不可冒犯哦!

有了上述那條,各國的一國之君安全感很充足,並且感受到當一國之君的快樂。

今天晉君姬周可以允許呂武去俘虜一個一國之君,禁忌就算是被打破,哪天某國的君臣也能有樣學樣。

有句話叫“女人何苦為難女人”。換句話說,國君又何必為難國君,是吧?

晉君姬周說道:“我難以攻至‘郢’,未能使楚人屈服,俘其君不妥。”

是哦。

晉國無法滅亡楚國,打歸打,應該遵守的規矩是不能破壞的。

最應該守護規則的國家就是晉國和楚國,他們爭的是當老大,不是要玩“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那一套。

換句話說,他們在這一場戰役將楚君熊審俘虜了又怎麽樣,無非就是讓楚國丟臉,再逼楚國發瘋罷了。

這個就是呂武為什麽保持克制的原因之一。

真沒必要玩得那麽大,是吧?

呂武要是俘虜楚君熊審會讓楚軍投降,然後呢?陰氏就要變成臭大街,不但要被楚國恨死,晉國的某一類人也會跟呂武沒完。

犧牲小我,完成大我?老實說,呂武都想著要瓜分晉國,怎麽可能為了晉國去做那種犧牲。

楚軍先是不斷湧入“朝歌”,後面又如潮水一般地退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