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這坑人的使節,國君要完?

宋國使節團的正使竟然是曾經作為陰氏家臣的虞顯?這個就非常有意思了。

虞氏在宋國並不是一個多麽強的家族,看虞顯不得不出國找出路,能夠猜測虞氏在走下坡路,並且有點不努力就要失去未來的意思。

現在這麽個年頭,沒有一點底蘊當不了使節團的正使,要麽是諸侯國的大家族出身,不然就要在本國有很大的聲望,否則根本不夠資格擔任正使。

虞顯離開陰氏回到家族是幾年前了來著?好像有十一二年的時間了。

他帶來了鄭國出動兩個“軍”入侵宋國的消息,請求晉國能夠出兵援救宋國。

同時,關於楚國一起出兵,叫囂要攻下“商丘”的信息一樣被帶過來。

楚君熊審並沒有親征,主將是楚國的令尹子囊,號稱出兵三十萬。

請注意“號稱”這個詞,也就是實際兵力並沒有那麽多。

“北上楚軍之數多寡?”呂武認為這個很關鍵。

不是楚君熊審親征,怎麽可能會有三十萬楚軍北上。

諸夏的“號稱”很離譜,數千人就敢號稱數萬,數萬就敢號稱數十萬,有個一二十萬兵力都敢號稱百萬。

“回稟陰子,楚軍未亮旗號,未從得知兵力多寡。”虞顯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沒有張嘴亂說。

呂武沉默了一下下,說道:“你且先行安歇。若有消息我會喚你。”

虞顯能咋地?求人要有個求人的樣子,再則出兵是國家興亡大事,不是靠逼就能成的。

某些人就很沒有逼數,以為張張嘴就能成事,殊不知別人沒有為他們拼命的義務。

“令尹出征?兵力必不低於十萬。”士匄還是比較了解楚國各種級別官僚待遇的。

提到楚國的兵力,沒有以“軍”來作為單位,主要原因是楚國的文明體系跟周王室陣營這邊不一樣。

楚國其實並沒有“軍團”這種軍事單位,他們是每一名封君各自成為一個軍事單位,再根據官職的掛鉤來看待級別方面的兵力差距。

所以了,提起楚國一般不會說多少個“軍”,一般是直接講攏共出動了多少人。

而楚國有軍事行動很喜歡召喚附庸國和附庸種族參戰,尤其是每戰必定征召南蠻人。

他們這樣做的原因非常直接,不好親自動手削弱各種蠻族,帶上蠻人到北方消耗就挺不錯,算是一種先進的“減丁”政策了。

呂武說道:“楚使鄭攻宋?鄭攻衛為己?”

情勢看上去有點復雜。

看楚國和鄭國的聯動,鄭國攻打宋國一定是來自楚國的指使,偏偏鄭國又出動一個“軍”去攻打衛國。

鄭國什麽時候這麽牛逼,玩起了兩線作戰?

呂武等人暫時不知道的是,鄭國真的是牛逼大了,不止要玩兩線作戰,截止宋國派遣使節團到晉國求援時,鄭國又出動兩個“師”由子耳統率去攻打宋國的其它方向。

那麽一搞,鄭國就是在進行三線作戰,出動的總兵力達到四萬兩千五百。

鄭國那些兵力跟晉國動輒出動數萬十數萬,根本是沒得比的。

問題是,以目前為止一次性能出動四萬多兵力的國家真沒幾個,有些諸侯國的總人口有沒有四萬都是個未知數。

魏琦問道:“鄭攻衛,以何人‘將’軍?”

這一下,幾個人開始面面相覷,他們還真不知道攻打衛國的那一路鄭軍主將是誰。

然而,不能去怪他們。

衛國作為正使來到“新田”的蘧瑗講了一大堆的道德,不光鄭軍的入侵路線,連帶鄭軍主將是誰也沒說。

鑒於蘧瑗著實太能講道理,講的還是不符合當下大爭之世實際需要的道理,除了呂武樂意跟蘧瑗聊一聊“無為而治”之外,晉國這邊壓根就沒人願意搭理蘧瑗。

這……著實是一件悲傷的事情。

蘧瑗有記錄出行諸事的習慣,他的很多記錄中重復出現晉國貴族冷漠的段子,認為晉國是一個沒有道德土壤的國家。

呂武知道蘧瑗的遭遇以後會是孔聖人的常態,走哪都能被表面客氣,暗地裏誰誰誰都嫌棄那一套道德學說。

畢竟是大爭之世,追求道德層面太奢侈,同時是嫌棄自己死得不夠快,國家亡得不夠迅速。也就大一統的格局經得起折騰,再玩一玩兩三百年換人坐皇帝寶座玩的更替遊戲。

對了,大一統是誰提出來著?

明明是秦國幾代明君的功勞,怎麽被移花接木到是儒教的功勞了呢???

事實上,晉國是一個軍果主義國家,什麽都會講一點,獨獨缺乏對世人友愛這一點。

正因為晉國講求實際的風格,才會從一個小破國家成長為中原霸主。這裏是不是就證明了一點,比如一個國家追求利益才是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