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恢復霸業從滅齊開始(第2/3頁)

換句話來說,呂武自己陰謀搞多了,自然會害怕別人也用陰謀來搞他啊!

中軍離開“新田”往東北方向行軍,一路穿過呂武名下的“楊”地,到“郜”才轉道向正東。

他們需要渡過少水,途經“長子”與“留籲”再拐向正北。

“如此行軍路線,元戎亦可視察封地,兩不耽誤啊。”士匄小小地調侃了一句。

呂武說道:“此為妥當路線,途經封地屬乃巧合。”

開什麽玩笑?

哪怕是刻意選的路線,那也一定不是啊!

而事實上,呂武還真不是刻意那麽安排,純粹是走大河那邊離北面太遠,進入衛國地界將走漏消息。

衛國有一個精神病國君,一旦知道晉國中軍借道境內北上,誰都猜不準會不會去告知齊國。

當然,呂武和士匄的這一個軍團沒想搞什麽突然襲擊。

晉國在發兵東征的同時,一支使節團已經向“臨淄”而去,會向齊國發起最後通牒。

當然是奉勸齊國從萊國退兵,並且交還任何一座屬於萊國的城池,再給予晉國賠禮道歉。

為什麽齊國攻打萊國卻是要向晉國道歉?

晉國是當前的中原霸主,這個理由夠不夠???

一旦齊國拒絕,代表齊國不承認晉國是中原霸主,晉軍會打到齊國認清現實。

呂武在經過“銅鞮”、“斷道”、“曲梁①”時,不耽誤大軍的行軍時間前提下接見了當地的貴族,有選擇性地接受一些貴族的效忠,操辦了“臣對臣”的賜封儀式,留下隨行的一些陰氏家臣接管當地。

因為是割肉的方式,智氏吐出一塊塊封地的同時,人口等財產也是留下,將被各個分食的家族完整接收。

所以,得到分肉的各個家族實際上不但名下封地增加,各方各面都得到了增漲。

大軍路過陰氏的封地就是一直往北,途經韓氏封地“箕”補充糧草,再轉向正東行軍。

補充的糧草是各個家族事先運來囤積,並不是韓氏提供。

之前有什麽事情,已經是之前的事情,一碼事歸於一碼事,要秋後算賬也不是這麽算的。

他們擦著鮮虞的邊,進入到長狄境內,一路行軍有碰上幾個長狄部落,沒有宣戰,沒有警告,少量騎兵突擊,後繼的戰車和步兵跟上,能全殲就全殲,不能也無所謂。

“此狄人高大雄壯,不類白翟、赤狄。”士匄明顯很饞這樣的人種。

長狄的成年男子平均身高約是一米七五左右,抓到的長狄人中最高的超過兩米。

所以,長狄的“長”就是一種特別屬性,也就是長得高大。

根據孔老二的說法,長狄是虞夏時的防風氏、商代汪芒氏的後裔。是不是那麽一回事,以孔老二當過魯國“國家圖書館”管理員的履歷,還是很有可信度的。

那麽就是長狄一開始屬於諸夏的一員,後來自己漸漸“胡化”,慢慢不跟同屬諸夏的親戚們一塊玩耍了。

事實上,秦人要不是在秦穆公之後選擇東向,一再向西進行擴張之下,再過上個一兩百年很大概率也會“胡化”掉。

畢竟,人種是一回事,文化上的認同更重要!

他們進入的地方是一個叫“東陽”的區域,發現這邊不但有逐水草而居的部落,還有一些小規模的城池,近一步確認了孔老二說法的正確性。

陰氏其實早就知道這邊是個什麽情況,只是主要擴張方向不是這邊,很少過來活動而已。

呂武問道:“風聞趙氏與長狄乃是遠親?”

士匄露出了忌諱莫深的表情。

現在的諸夏並不忌憚諸胡,娶諸胡的女人則不是一件什麽光榮的事情。這個就是士匄不願意提起的原因。

這邊的狄人在歷史上的活躍度並不低,很早之前他們一再跟衛國過不去,還發生了好幾次“曠世大戰”來著。

一路的燒殺搶掠之余,呂武所在的這一路大軍隊伍中多了數千近萬的長狄俘虜,各類的馬、牛、羊數千數萬,皮革等物近五百車。

他們出征的主要攻擊目標並不是長狄,只是順路的一種摟草打兔子。

因為是避免讓衛國告知齊國北邊還有一個晉國的軍團,他們才會選擇這樣的路線,大軍在“東陽”晃蕩了一圈子轉道南下,經由一片沼澤地帶(甲氏)進入範氏從智氏那邊接收的“曲梁②”。

到了這個地方,他們就需要停下來,一方面是休整,再來就是讓上軍和下軍先攻打齊國。

等待齊國的兵力被上軍和下軍吸引過去造成國內空虛,呂武親率的中軍再繼續行動。

能夠輕易拿下“臨淄”,為什麽要用死傷慘重的方式攻克,是吧?

至於說偷襲什麽的,壓根就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