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摔杯為號和五百刀斧手

呂武進殿後就已經下意識觀察環境,室內沒有什麽遮掩物,也就是屏風什麽之類,裏面只有國君和兩個伺候的寺人。

這地方雖然是“殿”,比較關鍵的是以春秋時期的建築物風格,采取的主要材料是木頭,也就是地板、墻壁、房梁等等都是木頭結構。

但凡采用木頭為主材料,無論現代還是古代,其實都是一種低調的奢華。

現代切成木板有專業的工具,很容易就能將木頭切成薄板了。

目前光是切個木板都要有專業技術,再來就是工匠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來完成。

需要再看看木材是什麽品種,有些木頭的價格嘛……懂的都懂。

大殿應該是有個三十來平米,以“宮城”這種級別來定論,不算太大。

殿內一眼看去就能觀看全局,有些地方存在窗戶也是只有窗框而沒遮掩。

國君一句問話,問得呂武再次下意識觀察環境。

呂武特別觀看的是後殿的走道,進來時的大門外面,一個“有沒有埋伏?”的疑問在腦海中一閃而過。

這是做賊心虛?並不是!

有那麽一件事實,別看呂武像是挺莽的一個人,其實他很怕死的。

以前什麽都不是的時候,屬於不拼命就沒有前途可言。

到了一定的身份地位還繼續拼命?肯定是有不得不拼命的理由啊!

每每遇事就想拼命?到底是為了什麽,又在拼什麽命,拼命有什麽意義???

拼命,不該是為了某天不用拼命嘛!

關鍵在於,一個人的身份地位越高越怕死這種事情,可能是有了更多的顧慮,並不是膽子變小了。

呂武又看向國君,沒發現國君手裏握著什麽。

要是國君手裏有拿著東西,比如砸下去又脆又響,或者是砸下去能讓地板發出大動靜?呂武或許應該讓自己做好拼殺的準備。

國君手中並沒有握有什麽物品,“摔杯為號”這種事情肯定幹不了的。他想給什麽信號,用嘴巴就行。

事實上,呂武對“摔杯為號”什麽的一直很是不能理解。

要埋伏就埋伏唄。

拿什麽東西摔下去,跟張口呼人的區別在哪裏???

招呼人,不是張嘴一聲“殺”,三聲就是“殺死他”、“弄死他”、“幹掉他”,反正沒人會講一大串話,更能事先約定個“暗號”什麽的。

難道砸東西跟喊人的不同在於,想殺人的那位嗓子不好?

一定是嗓子不好,否則多此一舉就是在給行動增加難度。

當然,最大的可能性是,為了增加“演義”的故事性!

想一想,再品一品咯。

“摔杯為號”跟“張嘴一呼”,對比起來哪個更有藝術色彩。

要是“摔杯為號”再加上“埋伏五百刀斧手”,藝術感簡直就是爆棚啊!!!

然而,杠精會說:這特麽,五百刀斧手都給安排好了,至於一再加戲嗎?肯定是不知道“反派死於話多”這句話。

國君看到的是呂武臉上露出莫名的微笑,搞得滿心的困惑,問道:“陰卿為何發笑?”

呂武說道:“君上問及,臣莫名喜悅。”

國君更為困惑,給“喔?”一聲表示疑惑。

呂武說道:“臣先謝君上允應休沐,得以率軍西征。臣為報私仇而去,秦君兵敗遠竄,落得病死‘西山’,乃臣始料未及也。”

秦慜公嬴石的薨逝這一點,呂武無法絕對的撇開關系,需要的極力地抹除掉“直接”的原因,造成不想看到的一種“間接”的錯覺。

畢竟,有意是一回事,無意則是另外一回事。

呂武其實對國君直接提問感到很高興,說明國君或許有進行思考,然而國君所想並不是最壞的一面?

國君接下來就像是聽故事一般,聽呂武講述西征的過程。

呂武的西征是去報私仇,卻也會幫晉國解決掉秦國這個麻煩。

秦國兵敗的速度快,慘也是極慘,出於晉國大多數人的意料,更沒想到的是嬴石會成為秦慜公。

謚號嘛,肯定是薨了之後才有,活著哪來的謚號。所以“成為”這詞非常有靈性。

在史料記載上,秦先君嬴石無論在哪個版本都會是因病薨逝於“西山”這個地方。

絕對不是呂武在史料上造假,那根本就是一個事實。

而史書還會寫到秦慜公為什麽會跑去“西山”,明確就是寫跟呂武對戰,戰敗才給去的。

至於秦慜公怎麽想的才去“西山”,當事人沒說,史官不是小說家,哪能幹代替死者發言的事呢?!

史官頂多就是附加記載一件事情,就是秦國都城“雍”失陷敵手。

國君臉上帶笑在聽,時不時會問上一兩句,每一次問必然問在關鍵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