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戰略層次的碾壓(第2/3頁)

範氏別出劉氏的士雃把自己搞得很忙,得不到呂武的接見跑回去,復又再次向東出使,見不著呂武就去晉國都城“新田”找其他人。

晉國鬧不懂呂武到底想幹什麽的人一大堆,他們哪怕有點看懂,不可能為士雃當說客。

結果,士雃在“新田”沒有任何收獲,轉道去了“絡邑”。

等士雃得到周天子的一些承諾再踏上歸途,陰氏和魏氏的大軍依然待在“櫟陽”,秦軍很難受地駐紮在一個叫“郿”的“邑”邊上,雙方維持隔空瞪眼就是不開打的局面。

話說,秦國既然那麽著急,為什麽不撲上去跟陰氏和魏氏玩命?

需要了解一下“患得患失”、“信心不足”、“左右為難”等等意思相關的成語。

秦軍東進,光是補給線再次拉長,就夠他們受的。

陰氏有那麽多騎兵,已經在研究騎戰的秦國沒道理不知道一旦戰敗,不可能在陰氏騎兵的追擊下逃掉多少人。

說白了,秦國是很急,腦子卻沒有壞掉,他們認定最理想的開戰地點就是在“雍”附近。

再則,秦國要拼命的對象是陰氏和魏氏。

然後,陰氏和魏氏後面還有一個晉國。

秦國即便拼命打贏了陰氏和魏氏,以他們現在的國家實力和整體情況,敢挑動整個晉國的神經嗎?

他們這一次哪怕是打贏了,能不能阻止呂武繼續沒完沒了的入侵,依然是屬於未知數。

呂武屬於穩得住。

秦國想拼命又存在顧慮,顯得很矛盾。

有人卻是等不及了。

士匄向國君請示,早晚要去“鄭縣”集結,要不範氏和趙氏的軍隊先過去。

範氏一下子還是出動一個“軍”的規模,士匄要劃出其中的兩個“師”和趙氏的一個“師”直接攻打伊洛之戎。

國君是打從心裏不願意,提到楚國看著沒什麽動靜,不知道楚國是不是在憋大招,晉國怎麽都要提防著點。

中行偃跳出來湊熱鬧,表示範氏和趙氏大膽地往前上,他會集結荀氏和中行氏、智氏的軍隊湊成一個“軍”,再聯合程氏以及南邊/東邊的中小貴族,盯著南邊的楚國和東邊的各諸侯國。

這尼瑪!

呂武一下子拉一個“軍”出來。

中行偃和士匄看似輕松地隨便一拉也是各自一個“軍”。

晉國的卿位家族的實力,著實太特麽嚇人啦!

呂武那是屬於逼不得已。

中行偃和士匄則是純粹炫耀武力,隱性的表示不光陰氏牛逼,俺們也是很強大的。

適當地表現一下強大在晉國很有必要,尤其是作為一個卿位家族。

國君不知道有沒有被嚇到?他因為有中行偃的保證,再來是士匄攻打伊洛之戎的意願太強烈,像往常那樣選擇退讓,同意了範氏和趙氏的軍事行動。

呂武得知消息只是撇了撇嘴,納悶中行偃的心真夠大,再很是假情假意地在內心裏感慨一句:“和平使者當不成啦!”

因為陰氏和魏氏西征,搞得“東方世界”陷入短暫的安寧,呂武的確是為“東方世界”的和平做了少許貢獻。

跟駐軍“甘泉”時期一樣,呂武可沒讓麾下的人閑著。

他跟人在“櫟陽”的魏琦進行商討,再派人回去請示國君,得到了軍事控制“侯麗”的允許。

魏氏巴不得陰氏在河西有塊“地”,爆發出極大的熱情,調動農夫幫陰氏修復舊城,甚至幫忙梳理耕地。

呂武又再請示國君,問能不能在前線構築永固工事款式的營盤。

他選擇的地點在後世的“鹹陽”附近,同時也將那裏選定為今次跟秦軍決戰的最終場地。

什麽永固工事之類,用現在的話來講叫建設“武城”。

國君得到請示,琢磨著呂武是真要跟秦國沒完沒了耗下去,不明白怎麽會選擇一塊平原築“武城”,不是選擇地勢險要的所在。

國君認真思考了一番,想了什麽不好說,同意了呂武的請求。

在國君看來,南方有“虎牢”,西方有一座還沒名字的“武城”,對晉國是一件好事。

得到國君允許的呂武興奮到直接蹦起來!

現階段獨吞秦國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甚至連滅掉秦國都不合適。

呂武成功地將手“伸”進關中,補齊了戰略層次最為需要的一環。

接下來,不管是轟轟烈烈地跟秦國打一場,又或者是繼續耗下去,產生的任何結果都是對陰氏有利。

怎麽說?

失敗了,大不了就是陰氏大方一點承擔投入基建的損失,進行暫時的退卻,後面再來唄。

會不會坑了魏氏?呂武不來,魏氏還是作為秦國的鄰居,談不上有沒有坑魏氏。

陰氏成功站穩腳跟?沒看魏氏一得知呂武願意來,高興得不計較人力物力地幫忙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