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難當的東道主(第2/2頁)

將制鐵制鋼配方和各種工藝技術交出去?呂武當然不可能這麽幹!

他能做的就是不要停止發展的腳步,做到強者恒強,為人則是低調又圓滑一些。

最為重要的是,他不能讓各家有聯合起來對付陰氏的機會,一邊拉攏靠得住的盟友,一邊還要有機會或沒機會讓各家產生矛盾。

如果呂武有兄弟姐妹,他需要幹的事情是自我進行分家,減少各家對陰氏的忌憚。

這個也是明明不分家能保持強大,為什麽一些家族卻會主動幹分出小宗這種事的原因。

說白了,就是為了減少來自各個家族的忌憚。

當然,有另外一個原因是周王朝秉承執行的是“宗族”的制度,人們習慣了強大到一定份上,幹那種開枝散葉的操作。

並沒有一種制度能夠適應所有年代,歷來就是觀察社會背景的需要,再來評價某個制度的好壞。

什麽皿煮、茲油,又是什麽專治不服之類,各自有各自的需要,哪有什麽一定正確這種事情。

所以,呂武秉承不分家這種理念,對於當代的社會背景來說,極可能會令子嗣產生不滿,導致陰氏發生內亂。

關於這點,呂武暫時沒有多想,需要等幾個兒子長大有了自己的思想,看到時候能不能發現端倪了。

隨著國君來到“陰”地,中行偃雖然是元戎,地方卻是呂武的地方,迎接國君肯定是以呂武為主。

這個符合當代的理念,要不然就是中行偃幹反客為主這種事情。

真要由中行偃為主去迎接國君?呂武會顯得軟弱,中行偃則是會被人暗地裏罵霸道。

在這一段時間裏面,來陰氏作客的客人少不了要去到處逛一逛,吸汲屬於陰氏的優點,思考怎麽發展自家的封地。

這些東西呂武無法阻止,甚至被問及的時候,需要耐心地給予答案。

交情好的家族請求陰氏派出善於水利的家臣幫忙,呂武心裏再怎麽不樂意都不能明確拒絕,能辦到的就是拖一拖。

而像是水車之類的東西,屬於各家能看但不能開口要的類型。誰開那個口就是自己心裏沒B數,遭到陰氏的惡意反制屬於活該,各家還會進行嘲笑。

這是屬於春秋中葉的一種常規習俗,用一句話來概括,大概是:我想給的,才是你的;我不想給,你只能搶,但我有打死你的權利。

“陰卿,諸卿。”國君沒下車,臉上帶著溫和的笑意,說道:“得知諸卿薈聚,寡人來也。”

說!

你們這幫家夥到底想搞什麽?

為什麽會不約而同來呂武這一邊???

一定是想搞事吧!

國君帶來了一個“旅”的護衛力量,同行的公族成員不少,其中包括同袍弟弟楊幹,祁氏的祁奚,其余小蝦米不需要一一介紹。

呂武帶頭行禮,後面一大幫人跟上。

“臣已為君上清掃莊園。”呂武比了一個‘請’的姿勢。

這個時候就該中行偃站出來,他也很合時宜地站出來,說道:“莊園頗大,隨行諸人亦可入駐。”

得了。

免得國君胡思亂想,帶來多少武裝都一塊住唄。

這個表態無比重要。

為了讓國君不至於感到緊張,包括中行偃在內的“卿”以及其余貴族,他們甚至讓自己帶來的武裝撤離“陰”城郊外,跑到更遠的荒郊野外駐紮。

國君看到了智罃,笑著邀請道:“智伯與寡人同車?”

尊老愛幼只是一方面。

在這種公開場合,國君為了表現出“其樂融融”的一面,每一次都要跟元戎一塊演戲,比如邀請元戎乘坐同一乘車。

國君只是不想跟中行偃同車,邀請呂武不合適,拿智罃來扛雷罷了。

這不,中行偃明明察覺到了國君的態度,偏偏因為被國君邀請的對象是自己的叔父,也是上一任元戎,不能表現出任何的不悅。

換作國君不是邀請智罃?中行偃都應該表現出不悅來符合作為元戎的職責。

在晉國,元戎是國君的副手,又是替貴族壓制君權的角色。

一旦讓貴族階層發現元戎壓不住國君?自己下台會是唯一安全的選項,另一個選項是等著被幹死。

智罃有意推辭,發現國君眼神堅定,考慮到老智家的處境艱難,對著幾個“卿”無奈地一笑,才被攙扶著上了國君所在的車輛。

站在呂武稍微靠後位置的士匄低聲說道:“元戎可持重否?”

好些人都聽到了。

他們對士匄那句話的理解是:這個元戎有點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