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俺是大大的好人啊(第2/2頁)

最為關鍵的一點,陰氏既要對付秦國,更要提防晉國內部的傾軋,等於無法將所有力量用在秦國身上。

事情的發展有可能是晉國爆發內亂,陰氏將所有力量集中起來跟晉國的某些誰較量,導致秦國能緩過氣來並對陰氏進行超越。這個絕對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陰氏家臣不理解呂武對秦國的忌憚,有家臣提醒收支平衡,覺得一次動用三個“師”和攏共兩萬五千騎兵,用兵的規模太過於龐大了。

明明是三年只發展兩萬騎兵,怎麽一下子有了兩萬五千騎兵?

陰氏不是收服了白翟嗎?怎麽可能讓白翟在旁邊看戲。兩萬五千騎兵裏面,超過一萬三千的騎兵是抽調自白翟,剩下的一萬兩千才是陰氏自家的。

另外,白翟的那些騎兵依然保持“原汁原味”,他們單獨跟秦軍交鋒會被教訓得滿頭包,只能幫陰氏負責處理一些邊角料之類的角色。

呂武無比堅決地說道:“三歲之內必將迫使秦庭遷都。若不成,我欲攻克‘雍’城,送歸後子針為秦君!”

這一刻,請叫呂武為大好人。

被刺殺了不計較,還讓後子針成為一國之君,簡直太以德報怨啦!

這麽選擇有一個前置條件,比如秦國上下恨死了後子針。

那麽,秦人恨後子針嗎?

因為後子針刺殺呂武,導致陰氏接二連三地入侵秦國,秦國要是處在優勢的一方會覺得無所謂,偏偏占據優勢的是陰氏,秦人正在各種各樣的難受。

這樣一搞,明明是成了血賺的刺殺,失敗又被沒完沒了的報復,心態方面肯定不一樣的。

陰氏一邊大肆在秦國那邊破壞後子針的名望,另一邊則是持續對作為俘虜的後子針進行調教,同時沒忘記其余被俘的秦國貴族。

按照呂武的設想,先把秦國幹挺,再將後子針送回去,禪讓啥的就能準備進行了。

如果陰氏沒有能夠將秦國幹挺,一樣會送後子針回去,玩一玩內部開花也是很闊以的呀。

這一套手段絕對不是呂武的原創。

很早之前秦穆公就是這麽對待晉國,可惜的是秦穆公沒來得及做更多就病故,後面晉國自己也足夠爭氣,擺脫了來自秦國的各種控制和影響。

所以了,明明秦國幫了晉國不少,某種程度上更是挽救了瀕危的晉國,秦國卻是從來都沒有拿這件事情說事。只因為裏面的彎彎繞繞,互相之間都是你知我知,講出來會教壞整個世界。

最為簡單的例子就是,田氏代齊之前,各國從來沒覺得商賈有什麽值得忌憚,同樣不認為私下賑災是一件不對的事情,甚至認為這樣幹的人充滿人間大愛;田氏代齊之後,列國之君視大商賈為洪水猛獸,誰特麽敢表達大愛就是心懷不軌。

為什麽不提朱元璋換著花樣弄死沈萬三的例子?

話說,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前,沈萬三早就壽終正寢。朱元璋是向沈萬三的牌位借錢,又將沈萬三從墓穴裏扒拉出來再砍的腦袋嗎?

時隔八天之後,智罃來了,比預計中還早了兩天。

呂武出城十裏進行迎接,給予了智罃足夠多的尊重。

智罃並不是自己來,除了必要的護衛力量之外,孫子智盈也在隊伍之中。

“陽何在?”智罃巡視了一圈,又說道:“老夫今番而來,為贈陽予大禮。”

呂武腦子裏一陣“哢哢哢”的運轉,甄選早就準備好的預案,大笑道:“陽為智伯孫婿,何禮不可受?”

什麽樣的禮物才能讓智罃說是大禮?

智罃沒有馬上講出答案,與呂武同車一路閑聊,話題很生硬地被轉到各家又開始置換封地的事情。

其中包括很多中等貴族突然愛上了晉國西邊的土地,南方和東方有大批中等貴族想要搬家,頻頻跟魏氏進行接觸。

他們獨獨接觸魏氏沒找陰氏的理由屬於心照不宣。

魏氏的封地集中在晉國西部是明面上的事情。

陰氏私下開拓西部的土地,晉國卻沒在法理上承認陰氏對那些土地的持有。

漸漸的,呂武搞明白所謂的“大禮”是個什麽玩意了。

老智家窺探到了陰氏解決完西邊會將目光轉向北邊的意圖,想要拿出“隨”地跟陰氏置換。

所以,智罃還是那個不肯吃虧的饕餮,拋出“隨”地要更換加入向西擴張的入場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