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不帶這麽反轉的(第2/2頁)

晉國短短十余年連續兩次大動蕩,各家族的小摩擦更是沒有斷絕,頻率著實是太高了一些。

國君希望的是各個卿位家族不和,不是卿位家族動不動就開戰,面對局勢可能再次失控,不能什麽都不做的。

他又必須想清楚中行偃提議南下是個什麽意思,免得有什麽空子被鉆了。

“邀齊、魯、衛……諸國,或可邀秦?”中行偃看了國君一眼,發現國君有了比較大的興趣,說道:“齊桓公多次邀列國會盟彰顯霸業,君上亦可!”

這……

國君眼睛瞬間睜大,感到極度有興趣。

當然了,他也明白中行偃要表達的意思。

晉國內部無法保證做到完全團結,只是不能再發生大亂。

再來是,中行偃在表態自己作為元戎期間,會付出最大的努力來保證晉國重新獲取霸權,希望國君能夠最大程度的支持自己。

國君沉吟了一下,問道:“中行卿以為何人可補下軍將之位?”

在他的想象中,中行偃應該立刻提出人選。

然而,中行偃卻是苦笑著說道:“臣不知。”

國君差點將自己屬意的人選脫口而出,話到嘴邊趕緊吞咽回去,咳嗽了兩聲,說道:“元戎若有人選可報於寡人,寡人不無應允。”

如果讓國君來選,他當然希望韓起能夠上位啦。

只是,事情就明擺在那裏,不想出現大動亂為前提,空缺的卿位只能讓中行偃來提名,除此不管國君還是任何誰,提出來非但是在搗亂,還是要跟荀氏、智氏、中行氏、程氏過不去。

國君先明白事理了一下,復道:“元戎亦覺各家動靜過大?”

這特麽!

國家需要用到他們的時候,一個個叫苦連天。

結果,有點什麽風吹草動,一家家暴兵暴出那麽多!

中行偃當然知道國君為什麽在幾個稱呼中來回換。

叫“中行卿”時講的是私事,也是一種凡事好商量的意思。

叫“元戎”除了施壓之外,更多的是提醒職權之重。

中行偃其實並不把國君的施壓看在眼裏。

除了名份之外,國君要啥沒啥,也不對……國君目前至少有韓氏和公族,算是有點依仗了。

只不過,韓氏和公族加起來怎麽樣?應該是跟魏氏實力差不多,其余各個卿位家族誰慫誰傻逼。

不是公族合起來的“體量”不夠大,純粹是公族由太多家組成,又無法團結。

在中行偃進宮的消息傳開之後,各個留人在“新田”動向的家族,負責留守的每一個人都情緒緊張起來。

尤其是他們發現中行偃將護衛留在宮門,屬於荀氏體系的各個重要據點卻是一副劍拔弩張的模樣,不由變得更加緊張。

他們怕啊!非常害怕中行偃的腦袋被丟出宮城,荀氏體系的各處據點有大股全副武裝的士兵湧出來,再殺向韓氏府宅和宮城。

真要是發生那樣的事情,可以想象“新田”會亂到什麽程度,再來就是晉國又將面臨什麽局面。

自認實力不行的各個家族,他們肯定不希望發生什麽動蕩,一切只因為動蕩起來很難獲得好處,甚至可能順便被一波帶走。

覺得自己實力強大的家族,不是作為卿位家族的話,再強還能比卿位家族強?

好像有什麽不對?至少有幾個家族的實力,好像是比趙氏強了那麽一丟丟???

總之,絕大多數晉國貴族還是不希望發生什麽動蕩,但他們又不具備什麽話語權。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來到了傍晚時分。

待在各自據點的荀氏族人,他們看著日頭已經下山,心情越變越沉重。

如果中行偃到夜幕降臨還沒有出宮,他們之中的一些人會馬上離開國都,回到荀氏的各處封地聚兵,來一場最大的瘋狂。

而一道消息很突然地傳開了,說是智起帶來了三個“旅”,其中的兩個“旅”停駐城外,他本人則是帶著一個“旅”已經向城門接近。

不太注意智氏內部情況的人,對智起會感到無比的陌生,哪怕了解智氏內部情況,很多人還是搞不懂智起到底要幹什麽。

作為國都的“新田”肯定有人守衛,大部分士兵來自公族,少部分則是來自擔任“閽衛”的家族。

現在的“閽衛”是韓起。

要死不死的是,智起選擇進城的城門就是由韓氏的部隊來負責把守。

韓氏的部隊只是履行職責,不允許智起亮出旗號又擺出進攻姿態的方式進入“新田”,但是在智起來看卻不是那樣。

所以,這件事情本來已經要落下帷幕,卻因為智起帶著軍隊過來,再一次變得撲朔迷離。

這個“撲朔迷離”不單純指大範圍的情勢,還包括智氏內部因為智朔的突然死亡,好像也要發生點什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