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荀氏若滅,晉國不當存(第2/3頁)

在場的還有荀家、中行喜。

小宗的程氏和智氏沒一個在場。

其中,程氏現任家主程鄭在“新田”,受到中行偃的邀請,明確拒絕到場。

至於智氏?本來在“新田”的直系族人有智朔和智起,死了一個,另一個直接跑路。

這個智起是誰?他不是智罃的子嗣,是荀首的孫子。

而智氏的第一代家主就是荀首,智罃則是荀首的兒子。

中行偃心想:“是啊,要怎麽辦?我知道該團結,程氏起了一個壞開頭,智氏會怎麽做?”

荀氏小宗受到邀請而拒絕,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信號。

連同宗的程氏都懷疑智朔的死跟中行偃脫不開關系,不難想象智氏是個什麽想法了。

智氏用跑路一般的作為進行了公示,等於哪怕明知道智朔的死是個意外,他們對中行偃的信任感也是極度差勁。

大宗的宗主當到這種份上,怎麽可能讓中行偃不心累。

拿不定主意的中行偃環視了一圈,反問道:“該將如何?”

荀家說道:“當務之急乃是探知叔父態度。”

其余幾個人點頭附和。

中行偃閉上眼睛一小會,重新睜開時說道:“叔父必不與我為難。我唯憂慮韓氏有所動。”

其余人一聽有點反應過來,心態變得輕松了一些。

情況是明擺著的。

智朔的兒子智盈年紀太小,壓根不可能接替智朔成為下軍將。

同時,智罃從元戎位置退下去,無法也不能再去幹下軍將這個職位。

這樣也就造成一種智氏非常尷尬的現狀,直系族人之中,小的太小,老的太老,並且老的再上是在侮辱自己;所以等於說除非願意讓旁系或同宗出頭……比如讓智起或荀氏某某誰、中行氏某某誰和程氏某某誰上位,要不就是出現了後繼無人的難堪場面。

智罃應該怎麽說?

他完全就是無“法克”能講!

要不能咋地,讓只有兩歲的智盈擔任下軍將?這種事情就算荀氏、智氏、中行氏和程氏要幹,晉國的其余家族能受得了???

那可是卿位,真讓一個兩歲的人成了“卿”,對其余“卿”就是一種侮辱,世界上也不可能有任何一個國家再尊重晉國。

現在的情況是智罃必須要得到中行偃的幫助,再拉上荀氏的大宗和小宗,免得韓氏從智氏這裏將卿位給搶走。

所以,中行偃近期最為關注的不是智氏,是韓氏!

而韓氏的韓起因為擔任“閽衛”,人還在“新田”離不開。

若是韓起某天突然消失,又或是突然變得活躍起來,幾乎能夠認定韓氏盯上了出現空缺的卿位。

中行偃除了關注韓氏之外,必須進行關注的還有國君!

荀家認同中行偃的思路,講起了別的事情,說道:“上軍將已率軍西征?”

對這件事情他們並不知情,能知道的是陰氏的呂偉帶著一個“師”正在前往“邯鄲”的路上,會知道還是因為他們在北方有聯動的軍事行動。

中行偃說道:“會,你即刻啟程前往‘陰’,告知陰氏留守家臣,今歲不再北征。”

荀會秒懂。

北征是不可能再北征的,集結起來的兵力要防著有哪家突然動手,並且也要留下威懾其余家族,甚至是恐嚇韓氏不要輕舉妄動。

另外,要說現在中行偃最想拉攏的人誰,無疑是呂武了。

他要是能夠成功地讓呂武站在自己這一邊,不但會連帶魏氏一塊拉過來當同盟,範氏不想晉國完蛋就不能輕舉妄動,情況的發展也就形成了對韓氏的碾壓局,下軍將這個職位只會由荀氏、中行氏、智氏或程氏的某一人擔任。

為什麽不直接拉攏士匄?

中行偃將這件事情分得比誰都清楚。

他們要是直接拉攏士匄,少不了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爭取呂武同樣需要付出代價,但是拉攏呂武的代價不用太高,或許只是讓出北面的話語權就夠了,範氏的胃口則肯定要大得多。

因為程鄭拒絕邀請,中行偃心裏實際上已經決定將程氏的任何人踢出局,只是又從程鄭的表態猜測到一點,比如因為程鄭的拒絕會博得智罃好感,致使智罃支持程氏的某個人上位。

一旦智罃的態度堅決?中行偃很清楚自己根本無法反對,再惡心或憤怒也只能讓程氏上位。

中行偃將想到的和能做的都一一吩咐下去,緩緩站起來再深吸一口氣,說道:“我需進宮謁見君上。若我今夜不得歸,你等各回封地召集大軍,荀氏之權交予叔父,請叔父為我復仇。”

這個“叔父”當然是智罃。

現在的情況是智朔突然逝世,智罃垂垂老矣,智盈過於年幼,老智家前途堪憂;一旦中行偃進宮又被幹掉,幾乎也能認定荀氏和中行氏也要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