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國君出招啦

國君緊急召喚眾“卿”進宮並不止因為發生了一件急事,是多件大事一塊湊成了堆。

首先是智罃正式提交辭呈,他在卸任元戎職位後,打算回去“智”地修養,不再居住於“新田”這個晉國的都城了。

再來是韓氏通報韓厥生病,也算是為韓厥拒絕繼任元戎在進行鋪墊。

先有智罃辭職,再有韓厥“適逢其會”的生病,倒是非常符合禮節。

只是晉國一下子沒了元戎,中軍佐同樣無法接手軍政事務,導致出現了權力的真空期。

這樣一來,國君的權力等於一時間沒有了壓制,有太多的操作空間。

國君在將眾“卿”召喚進宮後,講了智罃和韓厥的事情,話題一轉說起了南方的變動。

關於吳國戰敗的消息傳了過來,並且吳君壽夢明確拒絕晉國發出的會面要求。

在去年(公元前571年),晉國再次邀請吳國到一個叫“雞澤”的地方會盟,用意是商討聯合針對楚國的策略。

長久以來吳國並沒有給予晉國正式回復,倒是在今年(公元前570年)明確進行拒絕。

吳國拒絕的背景是敗在楚國手中,並且還是連續兩場大敗,不但拒絕晉國的邀請,還從多項問題上指責晉國,其中就包括晉國沒有跟吳國結盟的誠意。

到這一份上,晉國和吳國的結盟很像是個笑話,聯盟從實際上面臨瓦解的局面。

說明白點就是,楚國用痛打吳國的實際行動,使得吳國認清跟晉國混一塊沒好處的事實。

吳國在連續兩次戰敗後,屬於吳國人的小性子爆發到極致,還真不打算繼續陪晉國一塊玩,一方面又糾結著該怎麽報復楚國。

南方發生的另一件大事是,陳國驅逐來自楚國的客卿,出兵包圍了一個叫“頓”的小國。

這個頓國是周武王滅商後在淮水中上遊地區分封的姬姓諸侯國之一,子爵,亦稱頓子國。

出兵包圍頓國的陳國並沒有實際上發起攻擊,不是陳國不想打,是陳國要打的時候,有五萬楚軍呼啦啦跑過來給頓國站台了。

那五萬楚軍就是跟晉軍對峙突然撤離的那批,他們直接跑到陳國都城“宛丘”附近,再派人去見陳君陳午。

這支楚軍的統帥就跟陳君陳午表達一個意思:趕緊特麽撤掉對頓國的包圍,要不別想有家能回啦!

要是時間往前推個一兩百年,陳國才不鳥楚國,打起來鹿死誰手真不一定。

關鍵是陳成公元年(公元前598年)的冬天,楚莊王以夏徵舒殺死陳靈公為由,帶諸侯之兵討伐陳國。殺死夏徵舒後,從晉國接回陳靈公的太子媯午,立為陳君,就是當前這位陳午。

發生在二十八年前的那一次戰爭,楚國從實際上將陳國直接打得五勞七傷,將近三十多年過去還沒有緩過氣來。

再則,陳君陳午是楚莊王熊旅(一稱為呂)立起來的國君,楚國長期也一直試圖控制陳國,無法完成控制就一直進行削弱,導致陳國別說恢復國力,哪怕是陳國恢復的巔峰時期,楚國也不是在原地踏步。

殘酷的現實是,陳國一直在衰弱,楚國卻越變越強。

遭到警告的陳國撤掉了對頓國的包圍,陳君陳午還很屈辱地派人去向楚君熊審道歉了。

另外一件事情也值得晉國關注,也就是鄭國向晉國派出使節團。

鄭國的正使是子駟,使節團已經在前來“新田”的路途之中。

國君將幾件事情講完,詢問道:“諸‘卿’可有建言?”

中行偃是上軍將,他在晉國沒有元戎和中軍佐無法理事的前提下,不能默不吭聲,說道:“吳國毀盟,需遣人予於挽回;鄭、陳受楚國背棄、欺淩,或可為我之友?”

國君只是輕笑,沒有給出意見和評價,掃視其余“卿”鼓勵踴躍發言。

士匄低聲說道:“鄭人多變,朝晉暮楚並無信譽,不可信也;陳遠離於我,盟之若陳有變,我若願救,千裏跋涉路途之遠,安能救之。”

鄭國沒有信譽是出了名的事情,甚至多次發生早上投奔晉國,到了晚上又投靠楚國的例子。

而陳國的確離晉國太遠,中間隔了一個鄭國,周邊的頓國、沈國、蔡國要麽是楚國的盟友,不然就是楚國的傀儡國。

如果晉國將陳國收為小弟,可以預見將來晉國光是為了救援陳國就要被搞得疲於奔命。

國君不知道那些嗎?他將一切都考慮了一遍,怎麽可能沒想到那些。

士魴說道:“我猶記得元戎疲楚之策。若陳盟我,疲之我也。”

國君的回應是笑了一下。

說起來也是造孽!

沒上台之前的智罃提出爭霸策略,上台後搞東搞西,獨獨沒將疲楚之策玩出什麽花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