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一直在領先的陰氏(第2/3頁)

如果什麽都不幹就能過上好日子,誰特麽樂意去拋頭顱灑熱血,一塊等著天上掉餡餅算球啦!

能說這種心態是錯的嗎?好像也不能。

投胎是一種技術活,生在什麽家庭,起步優渥或艱難,對一個人的人生有影響,並且極大。

關鍵是,生活優渥的那些家庭,他們並不是一開始就那樣,也是祖輩有過努力和奮鬥。

好日子真的不是人在家中坐,等著老天爺的賞賜,需要的是依靠自己去爭取。

當然,有些時候不是光憑努力就能獲得回報,看的是社會現狀了。

不知道是事情不夠重要,還是沒有那麽緊急,葛存並沒有第一時間打擾呂武對學社的視察。

這裏的學生有五十六名,其中包括呂武的四個兒子。

他們占有的資源包括四間學社,一片寢房區,一個大操場,活動區域按面積計算約有百畝。

在師資方面,留守“陰”地的家臣得空會過來教學,呂武有時候也會親自過來講課,等於說並沒有固定的教師。

這個並不是呂武不重視學社,只能說是當代的條件不允許。

拿家臣來說,他們更願意拿有限的時間去建功立業,為自家的子孫掙下一個正式的貴族身份和大大的家業。

“或許需要讓教學也歸入記功?”呂武看的是梁興在教《詩經》。

梁興講一句。

學生跟著復讀一遍。

每一名學生前面還有一個放著細沙子的小木框,他們手裏又拿著一根小木棍。

讀書就讀書,自然不可能做什麽搖頭晃腦的舉動。

話說,一邊讀一邊搖頭晃腦,是頸椎有毛病,還是在活躍腦漿?

誰要是帶頭那樣搞,信不信呂武會幫他們治好頸椎病。

有那樣的舉動,更應該發生的是腦子暈懵掉吧?搖久了,不是智障也該變成智障。難怪教出來的基本是米蟲,僅有少數幾個腦子能承受不斷搖晃的學生像個正常人。

不信?去一邊讀書一邊搖晃腦袋,不用堅持一輩子,堅持個兩三天試一試,走起路來都要東倒西歪。

這裏卻是呂武狹隘了。

那種讀書叫誦讀,也叫吟誦。因為各個時期語言發音方面的不同,喜歡用一種韻律來讀書,再加上沒有標點符號,讀書人一般不是那麽懂斷句,於是在讀書的時候就晃頭晃腦的用肢體的擺動節奏附和一下,便於斷句和記憶,聲音也能陰陽頓挫。

現代人有標點符號,再來是沒那個讀書搖頭晃腦的習慣,幹起來除了弄得頭昏腦漲,很難有其它什麽效果。

陰氏的學社分為幾個階段,初步當然是識字,再來才是各種學科。

呂武需要的是各種各樣的人才,沒搞全方位的發展,也沒有那個條件,大體上分成了各種管理學,著重於農耕和軍事兩個方面。

“主。”葛存見呂武有點閑下來的樣子,趕緊說道:“中軍佐遣人而來,需主往‘新田’。”

中軍佐就是韓厥了唄。

呂武沒問是什麽事情。

葛存繼續往下說道:“乃是南征之事有變。”

也不能說是什麽“變”,純粹是事情往晉國不願意看到的方向發展。

楚國在得到鄭國的求援之後,發兵五萬北上增援鄭國。

同時,楚國還有將近十來萬的軍隊在吳國境內,有點要繼續深入吳國的架勢。

晉國連續幾年用兵,一次次四個滿編軍團齊齊出動,把自己搞得有些受不了。

楚國每一年用兵都至少十萬以上,卻是還那麽的生龍活虎,並且一點消停的樣子都看不到。

那麽,廣義上評判的話,楚國從國力上是不是勝過晉國?

葛存見呂武沒回應,說起了另外的事情,道:“天子復遣公卿而來,討‘蘇’地歸‘周’。”

那個“周”講的是周國。

而“蘇”地就是呂武在趙武結婚時的賀禮。

這樣一看,好像是呂武坑了趙武,但要看時間線。

是呂武先將“蘇”贈送給趙武,以時間來進行推斷,絕對是周天子知道“蘇”的所有權變更,才派人來進行討要,怎麽都不算陰氏把趙氏給坑了。

說白了就是周天子覺得趙氏好欺負,又趁著這個機會試探晉國對周王室能退讓到什麽程度。

呂武把梁興喊過來,說道:“你往‘新田’,言告‘蘇’乃陰氏贈予趙氏。再問天子之使,秦國兩次刺殺於我,天子作何決斷。”

那個周天子腦子有毛病,晉國不會就那麽慣著,呂武更不能沒有任何表示。

至於韓厥想要呂武南下救場?

別說是沒有發來正式的征召令,哪怕韓厥動用征召令,首先智罃還沒死,再來就需要呂武跟國君好好地說道說道。

一旦國君也要呂武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