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來啊,建城呀(第3/3頁)

本來“郜”屬於“楊”地的一部分,呂武拿“溫”地跟趙武換“楊”地舍棄了“郜”,將“郜”贈送給了國君。

當然不是呂武覺得名下的封地太多太大,純粹就是“郜”屬於大坑。

這個“郜”本來就屬於公族,後來一度分給了祁氏,再後來被趙莊姬拿了去,然後被趙莊姬轉給了趙武。

土地的主人一換再換,生活在那片土地的人則是基本上沒怎麽變過,以晉國公室的眾多姬姓女居多。

呂武寧願舍棄一塊封地,也不願意去跟那些姬姓女人形成什麽直接關系,一旦成為統屬的關系,一系列的麻煩絕對接踵而來!

將“包袱”丟給國君就是最合適的做法,又能讓國君得出呂武懂進退的看法。

呂武這麽幹同樣不是怕了國君,只是遵行現在貴族那種能避免就不要跟姬姓有牽連的“套路”。

“此處需建城。”呂武看了一眼看不到邊際的平原,接著往下說道:“一馬平川適於農耕,不可荒廢。”

上面那句是廢話,並且假到不行。

平原是平原,可特麽根本沒有河流或溪流。

因此,並不是每一個平原都適合當農耕區,需要的是擁有足夠的水源。

好幾個大型產糧區,它們之所以會成為產糧區,就是因為不缺用來灌溉的水源。

當然也不是有水源就適合開發成為產糧區,很多那樣以為的王朝一定要被水患困擾。

比如,大肆在大河或大江邊上搞農耕區,搞得水系兩岸被破壞,每每雨下得又大又時間長,必然會享受到“澤國”的待遇。

葛存一聽就問道:“如此,需開挖水渠,工程著實浩大!”

這一片地區離汾水可是超過十裏,想要弄成農耕區的話,要從最近的水系引進水源只有盯上汾水了。

呂武想在這裏建城的真正意圖是看重軍事價值,能產生農耕效益只算是附帶的。

他說道:“來年我家需建城多也。‘楊’少則一座,多則三座,余‘地’再言。”

不能修建關隘這麽明顯的目標,選擇修建城池卡住道路啊!

除了“楊”地這邊,陰氏還需要在上河西之地修建一座城池,“霍”地那邊的“蒲”更是需要進行修葺,再往北修建“邑”級別的定居點。

所以,陰氏接下來只幹兩件事情。

第一件當然是一再找秦國快樂玩耍。

再來就是修建“城”或“邑”來鞏固基本盤,甚至是用“邑”來達成擴張之後實際控制區的增加。

畢竟,占那麽多土地,不利用的話,是用來地圖開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