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出了好大難題

陰氏跟邯鄲趙當然不是全面沒有聯系,只是隔個幾個月來往一封書信,竹簡又容納不了多少字,能聊的東西著實不多。

現在的邯鄲只是一座小城,周邊大部分屬於蠻荒區域。

正因為邯鄲周邊荒蕪,邯鄲趙也就沒有幾個鄰居,還要面臨狄人的威脅。

沒錯,那邊現在有著眾多的狄人部落,以白狄的數量最多,盤踞在遍布沼澤地帶的“甲氏(雞澤)”以及一片區域超廣的山脈(太行山)之中。

邯鄲離衛國很近又很遠。

這個矛盾的說法是建立在從邯鄲前往衛國最近的路被大河攔住,想要抵達衛國需要繞一個很大的圈,才能抵達大河北岸的衛國境內。

卿位家族中跟邯鄲趙當鄰居的只有一家,也就是掌握“黎②”的範氏。

只不過因為一片大山(太行山)的關系,範氏沒有實際上與邯鄲趙形成比鄰,兩家中間存在一塊面積很大的無人區。

各個家族的封地隔著無人區會是現在的現狀,直接比鄰才是屬於個例。

畢竟,目前需要建有“城”、“邑”和“邦”才算是真正的受到控制,並不是拿地圖畫條線就算是控制區了。

“陰氏兵甲助我良多,我與寒氏為伍共擊白狄,驅逐百裏之遠。”趙旃率先打破沉默。

真要論起來,陰氏在崛起的過程中受到幫助最大的是魏氏和邯鄲氏。

魏氏決定了呂武前期到底有沒有立功渠道,並且多次幫忙站台。

邯鄲趙則是首次讓呂武有單獨統兵的機會,狠狠地在秦國身上發了一筆,打牢了陰氏崛起的基礎,後續才能迅猛發展。

所以,呂武一直在力所能及的地方給予邯鄲趙回報,包括送去一些軍事裝備以及糧食,頂住一些家族對邯鄲趙的惡意。

真以為趙旃從卿位上退下去就沒事了?

一開始只是郤氏給各家的壓力太大,欒氏也在搞東搞西,各家沒有閑功夫去注意到邯鄲趙。

等郤氏和欒氏被分食,各家沒忘記從卿位上退下的邯鄲趙。

如果拿以前那些從卿位家族退下去的例子,邯鄲趙必定是要被持續打擊,直至無法從實際上威脅到誰,乃至於悄聲無息地消失掉。

千萬不要以為是在開玩笑,曾經的很多卿位家族就是那樣被針對,搞得從此一蹶不振,甚至什麽時候消失都沒太多人注意到。

邯鄲趙首先要感謝的是趙氏主宗復立。

因為趙氏主宗的復立,各家按照“習俗”需要看看趙武會不會報復……或者說將邯鄲趙重新收回。

他們只有確認趙武完全不想搭理邯鄲趙,有什麽心思才能付之行動,要不就是破壞規矩。

後面則是呂武獲得了卿位,陰氏又從實際上得到壯大,幾次有意地展露出關注邯鄲趙的態度,再隱晦地表示邯鄲趙受到陰氏的庇護,一些想要搞邯鄲趙的家族只好收收心了。

那種“收心”可以有兩種理解方式,陰氏真的要庇護邯鄲趙,又或者陰氏盯上了邯鄲趙。

不管陰氏是哪一種想法,誰對邯鄲趙下手就是跟陰氏形成競爭,動起手來少不了要較量一番。

自從陰氏成為卿位家族就注定不能被小覷,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解氏身上,只是當時呂武很是長袖善舞,陰氏的環境要比解氏好太多了。

趙旃講了不少事情。

邯鄲趙得到陰氏無償贈送的五百套裝備,聯合鄰居寒氏一塊打擊白狄,只是單純地將周邊的白狄部落趕跑,沒有實際地向北安置定居點。

說白了就是,兩家只是想解除周邊的威脅,擴張那是沒有進行擴張的。

這個跟邯鄲趙和寒氏的現狀有關,他們沒有足夠的人口作為支撐,更需要保證現有的控制區得到開發,不是一再向外擴張,也無力去進行開拓。

趙旃花了七八年的時間解除周邊的威脅,找到寒氏作為長期合作的盟友,再次出現在“新田”代表邯鄲趙接下來有新的事情幹了。

“借此機會再來都城,為聯絡魏氏而來。”趙旃說出此行目的之一。

呂武聽懂了趙旃的意思。

邯鄲趙跟衛國是鄰居,盡管最近的區域被大河分隔兩邊,衛國不是也有疆域是在大河北岸嘛。

一個家族想要發展光靠關起門來種田的效率太慢,持續地與他人互通有無能起到一種增益效果。

趙旃想找魏氏只有一個原因,他們需要獲得魏氏的同意,才能跟衛國達成一些合作。

所以,邯鄲趙借趙武大婚的機會來到“新田”。

從這一點也能看出趙旃根本沒有重新回到趙氏主宗懷抱的意思,脫離了就是獨立發展,雙方不再作為一家人。

呂武問道:“邯鄲趙日後可要納賦?”

這個問題很關鍵。